[发明专利]止血海绵垫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4981.3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3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纯斌;王纯保;肖亚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福康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10 | 分类号: | A61L24/10;A61L24/00;A61L15/32;A61L15/42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国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1 | 代理人: | 韦玲双 |
地址: | 546608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 海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止血海绵垫芯及其制备方法,将止血海绵在泡沫阶段就涂抹到吸水垫上,烘干后不会消失,进一步可以制备成带胶布的功能性敷料,适用于人体体表透析后及手术后止血护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止血海绵垫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止血海绵用于快速止血、抑菌抗感染,可吸收大量血液和组织渗液、加速创面愈合。机体正常的止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凝血因子活性,其中带负电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作用是主要的。止血海绵是利用其细密、多孔、带正电荷的止血材料,当其与人体血液接触时,可立即对血小板进行黏附、聚集,从而使血液形成血栓,堵塞创口,并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在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作用下,使血液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形成血凝块,达到伤口止血的目的。
止血海绵主要用于外科、妇产科、整形科、口腔科等手术中创面止血,手术伤口愈合;浅度烧伤、烫伤、意外创伤、战场救护、工矿事故创伤等急救止血处理。根据所用部位不同,应选择相应形状的止血海绵或者在无菌条件下切成所需的形状,轻轻揉搓后应用。在伤口急救以及外科手术中,创面出血与渗血是经常遇到的难题,血液的大量流失会危及生命,同时,血液是天然的微生物培养基,出血或渗血都会增加感染的几率,从而降低手术的成功率。良好的止血技术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所以外科止血是手术技术的核心之一。暂时性控制出血、尽快覆盖包扎伤口,将伤口与外界隔离以减少感染机会,为清创创造良好的创面条件。理想的止血材料应该具有止血迅速、无刺激性、无急性毒性、无慢性毒性、无致畸致癌性等特点,并且要有满足不同需求的可控的降解速度,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根据制作材料不同,止血海绵主要分为可吸收明胶止血海绵,壳聚糖止血海绵,胶原蛋白止血海绵等。随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如纤维素、甲壳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及聚乙烯醇、胶原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止血材料的运用和发展获得了飞跃:
1、明胶:吸收性明胶海绵是当前临床最常用的止血材料,使用历史长,使用效果较肯定,价格低,用方式可贴敷、包裹和栓塞,对外伤和手术的出血、渗血、深创伤均适用。明胶类止血产品总体上是安全可靠的产品,无抗原性,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填塞创口时对周围组织无炎症反应。但是明胶类止血产品的缺点是它的机械性能较差,遇到血液后,极易破损,对于血细胞,血小板的牵拉能力是十分弱的,因此对于大的伤口出血很难止住。它粘附性较差,易脱落,在内脏创面同样不好固定。另外明胶海绵促进凝血时需要机体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的激活才能实现,故对有凝血机制障碍者的止血效果是很不理想的,所以要获得高性能的明胶止血产品,最好的途径是将其与其他类型的止血材料复合来获得。
2、壳聚糖:是目前已知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唯一一种带阳离子能被生物降解的分布极其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大量存在于昆虫、甲壳纲动物外壳及真菌的细胞壁中,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其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很难被人体利用。其脱乙酰基所得产物称为壳聚糖(化学名(1-4)-氨基-2-脱氧氨基-D-葡萄糖),则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这类多糖既可生物合成,又可生物降解,与动物的器官组织及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低分子寡聚糖在体内不积累,几乎无免疫原性。壳聚糖止血海绵适用于各种体表创面(如擦伤、血管穿刺、置管、口腔、耳鼻喉手术创面等)及体表肉芽创面的止血、顽固性鼻出血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人体内降解,降解产物安全无毒,自身带正电荷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壳聚糖制成的海绵遇水后仍可保持海绵的,而明胶海绵则无弹性,因此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的效果差;其次壳聚糖还有着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并能抑制成纤细胞的生长,减轻疤痕的形成的作用。但是纯壳聚糖止血材料对于严重出血的止血效果不太稳定故要提高它的止血效果,需结合其他凝血因子和止血材料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福康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福康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4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