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5284.X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7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方丽婷;苏冰淋;陈丽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G02F1/13357;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胡振欣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功能区和显示区;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液晶盒和第二液晶盒,第二液晶盒位于第一液晶盒靠近背光模组的一侧;第一液晶盒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液晶盒包括第三区和第四区,第一区、第三区和功能区相交叠,第二区、第四区与显示区相交叠;第一液晶盒的第一液晶分子,第一液晶分子分布在第二区和至少部分第一区中,第二液晶盒的第二液晶分子,第二液晶分子分布在第四区和至少部分第三区中;第三区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第二液晶盒的第一通孔,在垂直于背光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通孔与第一液晶分子相交叠。本发明适应不同透过率需求的生物识别传感器,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加工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随着显示面板的快速发展,显示面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例如,显示面板可以用于车载显示装置上。现有的车载显示装置一般集成有导航、视频播放、功能控制等功能。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消费者对车载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驾驶员监控和驾驶的个性化功能推动了汽车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车辆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可在汽车实现便捷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让汽车的设计更为未来主义,科技感更强。为此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直接在显示面板上开孔来放置生物识别传感器,如用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系统等。
车载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微型发光器件(Micro-LED)显示面板等,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微型发光器件的每个像素是单独发光,而液晶显示面板需要背光模组提供背光,一方面,背光处于常开状态所以显示面板的静态对比度较低,另一方面背光模组不能够实现分区控制(Local diming),因此逐渐采用双液晶盒的显示面板,其中一个液晶盒用于显示,另一个液晶盒不具有显示功能仅用于控制背光模组的光能否通过,从而实现分区控制背光,尤其是能够达到像素级的分区控制背光,还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静态对比度。
为了将不同类型的多个生物识别传感器集成在显示面板中,现有技术中车载显示装置通常在显示面板上开长条形通孔,集中放置多个生物识别传感器,但是因为显示面板中具有偏光片等材料,对偏光片等材料进行切割难度较大,长条形通孔明显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加工难度;再者,由于用于传输驱动信号的信号线经过长条形通孔时需要进行绕线到外边缘,所以导致长条形通孔处的边框较大,降低了屏占比。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能够降低显示面板加工难度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显示面板加工难度、且提高显示面板屏占比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功能区、围绕功能区的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液晶盒和第二液晶盒,第二液晶盒位于第一液晶盒靠近背光模组的一侧;
第一液晶盒包括第一区、以及围绕第一区的第二区,第二液晶盒包括第三区以及围绕第三区的第四区,在垂直于背光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区、第三区和功能区三者相交叠,第二区、第四区与显示区相交叠;
第一液晶盒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夹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分子,第一液晶分子分布在第二区和至少部分第一区中,第二液晶盒包括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以及夹设在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分子,第二液晶分子分布在第四区和至少部分第三区中;
第三区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第二液晶盒的第一通孔,在垂直于背光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通孔与第一液晶分子相交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52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