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渗煤层注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8632.9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5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虎;薛生;徐宏杰;郑晓亮;郑春山;涂庆义;张通;张琨;方辉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7/04 | 分类号: | G01N7/04;G01N13/00;G01N13/04;G01N15/08;G01N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层 co base sub | ||
1.低渗煤层注CO2驱替煤层气连续过程的模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吸附解吸模块、气体扩散渗流试验模块和煤体的体积应力应变测量模块;所述气体吸附解吸模块具有并联的用于为整体系统供给氦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三个气瓶;所述气体吸附解吸模块、所述气体扩散渗流试验模块和所述煤体的体积应力应变测量模块相互连通,且分别具有用于放置煤样的容器;
所述气体吸附解吸模块用于进行低渗煤层注CO2驱替煤层气过程中的气体吸附解吸试验;所述气体扩散渗流试验模块用于进行低渗煤层注CO2驱替煤层气过程中的气体扩散渗流试验;所述煤体的体积应力应变测量模块用于进行低渗煤层注CO2驱替煤层气过程中的煤体体积应变量测试;整体系统配合所述气体扩散渗流试验模块用于进行低渗煤层注CO2驱替煤层气过程中的煤储层伤害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煤层注CO2驱替煤层气连续过程的模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吸附解吸模块包括氦气瓶(100)、甲烷瓶(101)和二氧化碳瓶(102);所述氦气瓶(100)的出口连接第一控制阀(103)和第一流量计(104);所述甲烷瓶(101)的出口连接第二控制阀(105)和第二流量计(106);所述二氧化碳瓶(102)的出口连接第三控制阀(107)和第三流量计(108);所述氦气瓶(100)、所述甲烷瓶(101)和所述二氧化碳瓶(102)并联后依次连接第四控制阀(109)、第一缓冲罐(110)、第五控制阀(111)、储气罐(112)、第六控制阀(113)、第一气体增压泵(114)、第一压力传感器(115)、储罐(116)、减压阀(117)、第七控制阀(118)、第四流量计(119)、第二压力传感器(120)和第十二控制阀(121);所述第四流量计(119)和所述第十二控制阀(121)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0)连通的支路,并依次连接第一恒温恒速注入泵(122)、第八控制阀(123)、第十四压力传感器(124)和第二气体增压泵(125);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0)和所述第十二控制阀(121)之间具有两条并联的支路分别连接标准罐(126)和样品罐(127);连接所述标准罐(126)的支路上安装有第十控制阀(128)和第八压力传感器(129),并与主路形成另一条且与所述第十控制阀(128)连通的支路,并安装有第九控制阀(130);连接所述样品罐(127)的支路上安装有第十一控制阀(131)和第九压力传感器(132);所述标准罐(126)和所述样品罐(127)置于具有两个腔室的电热恒温水浴缸(133)内,所述电热恒温水浴缸(133)的两个腔室均具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气体增压泵(114)连接有第一静音空压机(134);所述第二气体增压泵(125)连接有第二静音空压机(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煤层注CO2驱替煤层气连续过程的模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扩散渗流试验模块包括沿所述第十二控制阀(121)延伸的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依次连接第二恒压恒速注入泵(200)、第十三控制阀(201)和集气瓶(202);所述第二恒压恒速注入泵(200)连接有第三压力传感器(203);另一条支路依次连接第十四控制阀(204)、第一压力计(205)、第一夹持器(206)、第二压力计(207)、第六压力传感器(208)、第一回压阀(209)、第十五控制阀(210)、第五流量计(211)、收集罐(212)和第六流量计(213);所述第一回压阀(209)连接有第七压力传感器(214);所述第一回压阀(209)和所述第七压力传感器(214)之间的管路上具有支路,并依次连接有第二缓冲罐(215)、第十六控制阀(216)和第一回压泵(217);所述第一夹持器(206)的进口依次连接有第五压力计(218)、第六压力传感器(219)和第六压力计(220);所述第五压力计(218)和所述第六压力计(220)之间连接有与所述第六压力传感器(219)连通的轴压跟踪泵(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86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