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秸秆基料化还田保护黑土地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49083.7 申请日: 2021-09-29
公开(公告)号: CN113875345B 公开(公告)日: 2022-08-26
发明(设计)人: 刘迎春;滕星;谭笑;夏蕾;张维东;黄枭;杨大海;刘柱杉;凤鹏;温嘉伟;张永锋;刘振钦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B79/02 分类号: A01B79/02;A01G22/20;A01G18/00;A01G18/20
代理公司: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06 代理人: 石星星;李晓莉
地址: 130124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玉米 秸秆 基料化 还田 保护 土地 方法
【说明书】:

发明一种玉米秸秆基料化还田保护黑土地的方法,属于黑土地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目前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和秸秆资源化利用问题,并提供在玉米地里生产优质食用菌大球盖菇的实用技术。通过在玉米地间作早熟小麦,小麦收获后再利用玉米秸秆、牛粪等生产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大球盖菇,之后菌糠还田,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这样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的同时,在粮食作物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食用菌产品,并充分利用了玉米和小麦的废弃物——秸秆,大球盖菇的废弃培养料沃土肥田,变废为宝,这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黑土地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基料化还田技术,尤指基于玉米秸秆为主料进行玉米-小麦-大球盖菇间作套种后产生的菌糠经过耕翻后沃土肥田技术。

背景技术

响应我国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和顺应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要求,依照国家对农业发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指导方针,2019年以来我们从生态学角度开展了一项应用技术研究,即:利用秸秆进行米-麦-菇间作套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作物与菌物间作套种具有充分利用农田水、肥、气、热资源,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更高产量的特点,因此在我国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间作套种是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耕细作、集约多熟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粮食增产与农业增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届时将需要国产粮食6.5亿吨,扩大土地种植指数和提高土地肥力是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需求。据调查,全国约有2千多万公顷间套作面积(套作约占83%),若按每亩增产100kg计,则可增加粮食或者菌物食品300亿kg,可解决近1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间套作较单作可增产30%~50%。

合理地间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具有稳产保收作用。这一点,从2020年台风“巴威”光临东北时,我们的玉米与大球盖菇间作田里玉米少有倒伏即可看出结果来。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实行间、套作可以吸纳富余劳动力,增加就业率30%。推广米-麦-菇间套作技术可调节粮、油、棉、果、菜(菇)等作物之间的用地矛盾,从而促进农作物种植与食用菌养殖协调发展,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农业平衡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全量化利用玉米秸秆进行玉米、小麦及大球盖菇间作套种栽培,解决目前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和秸秆资源化利用问题,并提供在玉米地里生产优质食用菌大球盖菇的实用技术。通过在玉米地间作早熟小麦,小麦收获后再利用玉米秸秆、牛粪等生产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大球盖菇,之后菌糠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样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的同时,在粮食作物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食用菌产品,并充分利用了玉米和小麦的废弃物——秸秆,大球盖菇的废弃培养料沃土肥田,变废为宝,这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玉米秸秆基料化还田保护黑土地的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农作物:玉米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其他国家。玉米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2018年,中国玉米产量25733万吨。玉米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5~2.5米。我国玉米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每年有大量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被作为烧材或在田间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间作套种是种植业上增产增收、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玉米栽培上,采用和菌类作物合理地间作套种,形成立体种植,能充分发挥有效时间、空间、地力、光能及边行优势的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9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