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抬杆型自动调高轨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9186.3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勇;陈德绍;陈琰;梁斌;罗桂发;桂昊;连西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B3/00 | 分类号: | E01B3/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余航 |
地址: | 54561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抬杆型 自动 轨枕 | ||
一种抬杆型自动调高轨枕,包括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通过联接杆连接的钢制半枕,所述半枕包括与道砟接触的钢枕外壳、通过扣件与钢轨连接的升降块以及置于钢枕外壳内的沉降补偿装置,所述沉降补偿装置包括抬杆、锯齿轮、锥形主动齿轮、旋转杆、锥形被动齿轮和螺杆。本发明利用钢轨弹性恢复力带动升降块和抬杆抬升,从而带动锯齿轮转动,随即又通过旋转杆的旋转依次带动锥形主动齿轮、锥形被动齿轮旋转,最终带动螺杆旋转上升来实现自动补偿沉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能自动、实时地调节轨面高程,使轨下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后仍能维持钢轨轨面的平顺性,有效整治轨面不平顺问题,大大减少铁路工务部门的养护维修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抬杆型自动调高轨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的发展呈现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高舒适性的趋势,因此,保证轨下基础的高稳定性尤为重要,而轨下基础沉降对轨下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显著,铁路线路在运营期间出现局部沉陷、不均匀沉降等问题都将会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性和旅客舒适性,当列车高速通过时,车辆—轨道间相互作用力加剧,导致线路产生不平顺,加快轨道线路状态的恶化,缩短轨道线路的养护维修周期,增加轨道线路的养护维修费用,严重时极有可能威胁行车安全。既有整治技术方法多以局部换填加固法、挤密桩加固法、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以及注浆加固法等为主,虽然对减少线路沉降和不同线路结构间的刚度变化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解决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两侧钢轨轨面不平顺的问题以及由不同结构间因刚度差引起的轨面弯折问题;
2.缺乏自动性和实时性,整治技术工艺繁琐,耗费大量养护维修的财力和人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调节的用于铁路线路不平顺地段的一种抬杆型自动调高轨枕,以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抬杆型自动调高轨枕,包括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通过联接杆连接的钢制半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枕包括与道砟接触的钢枕外壳、通过扣件与钢轨连接的升降块以及置于钢枕外壳内的沉降补偿装置,所述沉降补偿装置包括抬杆、锯齿轮、锥形主动齿轮、旋转杆、锥形被动齿轮和螺杆;
所述抬杆上端与升降块固定连接,抬杆一侧中下部均匀布设锯齿Ⅰ;
所述锯齿轮固定于钢枕内壁上,外周均匀布设与锯齿Ⅰ配合的锯齿Ⅱ,中心开设凸棱柱孔Ⅰ,所述锯齿Ⅰ与锯齿Ⅱ相互啮合;
所述锥形主动齿轮与锯齿轮相对而设,锥形主动齿轮中心开设凸棱柱孔Ⅱ;
所述旋转杆为两端设凸棱的圆柱体,其一端插入凸棱柱孔Ⅰ中、与锯齿轮紧密咬合,另一端则插入凸棱柱孔Ⅱ中、与锥形主动齿轮紧密咬合;
所述锥形被动齿轮设于锥形主动齿轮下方、固定于钢枕底部,通过侧边齿槽与锥形主动齿轮紧密啮合;
所述螺杆上端伸入升降块内、与升降块密切贴合,下端穿过锥形被动齿轮中部,与锥形被动齿轮螺纹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钢枕内壁上还设置多个棘爪,所述棘爪之活动端插入锯齿Ⅱ中、与锯齿轮配合,使锯齿轮做单向旋转运动。
进一步:所述升降块为中部被挖空螺杆圆柱体大小的方形结构。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之一种抬杆型自动调高轨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钢轨弹性恢复力带动升降块和抬杆抬升,从而带动锯齿轮转动,随即又通过旋转杆的旋转依次带动锥形主动齿轮、锥形被动齿轮旋转,最终带动螺杆旋转上升来实现自动补偿沉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能自动、实时地调节轨面高程,亦可回收利用,使轨下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后仍能维持钢轨轨面的平顺性,可铺设于轨道不平顺地段,有效整治轨面不平顺问题,特别适合于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地段的整治,不仅能减少铁路工务部门的养护维修工作量,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市场商业价值及实际需求量非常可观,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91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