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泛酸或其衍生物与α-D-葡萄糖-1,6-二磷酸或其衍生物在促进DC迁移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9390.5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7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莉;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84 | 分类号: | C12N5/0784;A61K31/7024;A61K31/197;A61K39/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极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20 | 代理人: | 梁鑫;高芸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泛酸 衍生物 葡萄糖 二磷酸 促进 dc 迁移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代谢产物泛酸和α‑D‑葡萄糖‑1,6‑二磷酸在促进树突状细胞(DCs)体内迁移至淋巴结,增强DC疫苗效果中的用途。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DC从注射部位迁移至淋巴结的效率,从而提高DC疫苗的抗肿瘤效果。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了代谢产物泛酸和α‑D‑葡糖‑1.6二磷酸在促进DC迁移中的用途。本发明发现代谢产物具有促进DC迁移从而提高DC疫苗抗肿瘤效果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代谢产物在促进DCs体内迁移至淋巴结,增强DC疫苗效果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吞噬、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从而启动癌症特异性免疫反应。自1995年首次使用体外负载黑素瘤抗原的DCs治疗黑素瘤以来,已经进行了400多项基于DC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然而迄今为止,虽然基于DCs的肿瘤疫苗在动物实验和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临床试验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试验中其客观反应率很少超过15%。
目前,限制DC疫苗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抗原的来源和剂量、抗原的负载方法、DCs的来源及培养方式、刺激DCs成熟的条件、制备的DCs表型、施用的DCs数量、疫苗的给药途径及DCs迁移至淋巴结的能力等。近年来,关于如何进一步增强DC疫苗在体内发挥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包括我们前期的研究)集中于改善抗原选择和负载方法、DCs的制备和培养方法以及疫苗的给药途径来增强DC疫苗的效果。然而目前仍然缺乏通过改善DCs迁移至淋巴结(LNs)的能力来增强DC疫苗抗肿瘤效果的相关研究。
在DCs的各种功能特性中,DCs的内源性迁移,或注射体外制备的DC疫苗后,DCs从注射部位迁移到LNs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DCs迁移的过程控制着DCs与适应性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并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了解和操纵DCs迁移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和疫苗接种策略。研究发现在施用DC疫苗时,DCs从注射部位迁移到LNs的效率通常小于5%,而增强DCs向LNs迁移能发挥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改善患者存活率,迁移到LNs的DCs越多,则更有利于DC疫苗发挥其效果。因此,改善DCs向LNs的迁移情况,能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DC疫苗的抗肿瘤效果。目前对于DCs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制方面,比如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而缺乏寻找通用的、能够用于促进DCs迁移的物质的相关研究。因此找到促进DCs迁移的通用物质,从促进DCs迁移方面进一步增强DC疫苗的抗肿瘤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维生素B5又叫泛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化学式为C9H17NO5。维生素B5在体内转变成辅酶A(CoA)或酰基载体蛋白(ACP)参与脂肪酸代谢反应,同时是脂肪酸合成类固醇所必需的物质;也可参与类固醇紫质、褪黑激素和亚铁血红素的合成;还是体内柠檬酸循环、胆碱乙酰化、合成抗体等代谢所必需的中间物。泛酸结构式为:
α-D-葡萄糖-1,6-二磷酸是α-D-葡萄糖的双磷酸化衍生物,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发挥作用。它是葡萄糖-1-或6-磷酸与葡萄糖-1,6-二磷酸合酶(PGM2LI)在1,3-二磷酸甘油酯转化为3-磷酸甘油酯过程中反应的产物,它也是细菌酶磷酸戊mutase的辅助因子。α-D-葡萄糖-1,6-二磷酸已用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研究,其分子式为C6H14O12P2,结构式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DC迁移至淋巴结的效率,进一步提高DC疫苗的抗肿瘤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泛酸和/或其衍生物,和/或α-D-葡萄糖-1,6-二磷酸和/或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在促进树突状细胞迁移中的用途。
其中,上述的用途中所述的促进树突状细胞迁移是指向淋巴结迁移。
其中,上述的用途中所述的泛酸衍生物为D-泛酸钙、D-泛醇和泛硫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93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