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载荷及特征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3420.X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0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雁;吕建春;胡美玲;王新朋;陈晨;王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正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8G1/01;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载荷 特征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载荷及特征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动态称重模块,包括用于的车辆自动衡器,以及用于感应车辆的地感线圈;特征捕捉模块,包括抓拍相机组件,以及激光雷达组件;车辆轮廓识别模块,用于对车辆轮廓进行识别,确定车辆类型并反馈;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采集数据信息并处理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数据信息,通过内置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反馈分析结果。本发明通过在桥梁路面设置不同类型的车辆数据采集设备或模块,从而实时获取车辆影响桥梁的信息,再利用内置算法对各类信息进行对比、运算、分析等处理。能够实时感知桥梁通行车辆载荷状况,交通流量状况以及车流、载荷等因素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载荷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载荷及特征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作为经济与社会稳健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桥梁作为公共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跨区域交通便捷通畅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急剧增多,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部分桥梁已进入老龄化阶段,部分桥梁已出现病害却带病运营。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目前的对行驶过桥梁的车辆载荷监测都是通过地磅感应装置。此方案只能够从单方面的对车辆信息进行分析是否存在问题,而无法从多角度对行驶在桥梁上的车辆进行综合分析,以及获取车辆的特征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车辆载荷及特征监测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车辆载荷及特征监测系统,包括:
动态称重模块,所述动态称重模块包括用于的车辆自动衡器,以及用于感应车辆的地感线圈;
特征捕捉模块,所述特征捕捉模块包括抓拍相机组件,以及激光雷达组件;
车辆轮廓识别模块,用于对车辆轮廓进行识别,确定车辆类型并反馈;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动态称重模块和特征捕捉模块所采集数据信息并处理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数据信息,通过内置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反馈分析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态称重模块和特征捕捉模块均布置于车辆行驶车道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抓拍相机组件包括用于车辆行驶视频采集的摄像机、用于车辆整体图像采集的全景相机、用于补光的闪光灯,以及补光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设置于数据集成控制柜,且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远程控制平台连接。
一种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辆载荷及特征监测系统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实时获取车辆信息;
利用动态称重模块获取的车辆信息,判断车辆载荷是否符合预设阈值;以及
根据特征捕捉模块获取车辆的图像特征信息;
通过车辆轮廓识别模块对车辆轮廓进行识别,得到对应车辆的类型;
根据上述步骤结果得到车辆载荷状况,及道路交通流量情况进行系统反馈至远程控制中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利用动态称重模块获取的车辆信息,判断车辆载荷是否符合预设阈值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动态称重模块获取通过称重区域的行驶车辆的车辆信息;
同时利用特征捕捉模块的视频图像信息对相应的车辆信息进行数据纠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正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正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34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