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铁用高电导率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4017.9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0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罗瑞盈;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瑞宇空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622;C04B41/88;B22D23/04;C22C9/00;B60L5/20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杨悦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铁用高 电导率 受电弓 滑板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用高电导率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是将三维编织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积(CVI)和熔融浸渗(RMI)法致密化至密度为2.1~2.7g/cm3;其制备方法是:将碳纤维制备成三维编织预制体,对其进行脱胶处理后采用CVI方法制备得低密度碳纤维增强基体碳坯体,然后经过高温石墨化处理和RMI制得所需碳铜双元基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碳铜双元基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制备成本,良好的导电性能,较高的力学性能,优异的抗受流磨损性能以及抗电弧侵蚀性能的制备方法,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展高速铁路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目前所有的高速铁路中均采用电力牵引即采用接触网和受电弓组合的方式为高速列车提供动力。其中受电弓滑板是为电力列车提供电力的关键部件,主要安装在受电弓的顶部,直接与电网导线摩擦接触,将电网上的电流引入机车。现阶段国内外高速铁路机车主要使用是纯碳滑板和浸金属碳滑板。其中纯碳滑板对降低导线磨耗、延长导线使用寿命具有积极意义,但其机械强度低,耐冲击性差,运行中容易造成滑板折断或破裂,引发弓网故障的概率较大,使用寿命较短,而且因损伤更换数量极多;浸金属滑板具有机械强度高、电阻率小、对导线磨耗小和熄弧性强的优良性能,但其抗冲击能力不足,易出现掉块,运用过程中需进行多次整形,造价和维护成本高,给机务段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随着电力机车向着高速重载方向快速发展,现有受电弓滑板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铁路电气化发展需求,渐渐成为电力机车发展的瓶颈之一。
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质量轻和优异的自润滑性等特点;金属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以及较高的力学强度。因此,在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的基础上渗入金属铜是一种高性能受电弓滑板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铜对碳的润湿性较差,使得铜难以有效的浸入C/C的孔隙中,不能达到提高C/C复合材料导电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添加剂,达到改善铜与碳润湿性,增加铜浸入深度与均匀性,提高C/C复合材料导电性的目的,最终制备出一种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导电性能,优异的抗受流磨损性能以及抗电弧侵蚀性能的高铁用高电导率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用高电导率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高铁用高电导率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即碳铜双元基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简称C/C-Cu复合材料、C/C-Cu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首先采用三维编织的方法制备受电弓滑板预制体,对其脱胶处理后采用CVI法制备低密度碳纤维增强基体碳受电弓滑板坯体,然后经过高温石墨化处理和RMI步制得所需C/C-Cu受电弓滑板用复合材料,该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低密度碳纤维增强基体碳(C/C)坯体的制备
a三维编织碳纤维受电弓滑板预制体
选用T300碳纤维,其密度1.76g/cm3,抗拉强度3530MPa,弹性模量230Gpa,碳纤维直径7.13μm,束丝为3000束。采用三维编织工艺:即三维四向四步法编织工艺,四步法是携纱器在机器底盘上的排列形式经四个机器动作后又恢复到初始状态,即四步为一个机器循环,反复进行四步运动,从而形成三维编织预制体件,其表观密度为0.4~0.7g/cm3;
b脱胶处理
碳纤维预制体在致密化之前需要进行脱胶处理以提高其表面能,改善纤维与基体复合时两相界面的结合性。处理条件气氛为真空环境,脱胶温度为900~2100℃,全程时间为0.5~3h;
c化学气相渗积法(CVI)致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瑞宇空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瑞宇空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40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