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尺度增韧铺层结构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4019.8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4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罗瑞盈;崔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瑞宇空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84;C04B35/628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刘婷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度 增韧铺层 结构 陶瓷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尺度增韧铺层结构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单层纤维布层内部纤维表面制备BN/SiC复合界面层,得到一级纤维布;所述单层纤维布层由碳化硅纤维作为增强相,单层纤维布层的编织结构为平纹、斜纹或缎纹,BN界面层厚度在300~1500nm,SiC界面层厚度为200~1000nm;BN/SiC复合界面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多片单层纤维布层置于CVI沉积炉中,首先采用BCl3-NH3-Ar-H2先驱气体体系在单层纤维布层的纤维表面制备BN界面层,随后采用MTS-Ar-H2体系在BN界面层表面制备SiC界面层;
BCl3-NH3-Ar-H2先驱气体体系中BCl3与NH3流量比为1:3~1:5,MTS-Ar-H2体系中的MTS与(Ar+H2)气体流量比为1:10~1:20;
步骤2:在步骤1制得的一级纤维布中引入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BN/SiC复合界面层表面原位生长一维纳米增韧相,得到二级纤维布;催化剂为Co(NO3)2·6H2O,Ni(NO3)2·6H2O或NiCl2·6H2O中的一种;
步骤2的制备方法为:将步骤1所得一级纤维布置于催化剂的乙醇溶液中进行超声,催化剂的乙醇溶液浓度为0.2~1.0mol/L,将超声后的一级纤维布烘干后,置于CVI沉积炉中,采用MTS-Ar-H2体系在一级纤维布中原位生长一维SiC纳米结构,MTS-Ar-H2体系中的MTS与(Ar+H2)气体流量比为1:40~1:80;
步骤3:将步骤2所得二级纤维布铺叠成预制体,并用石墨模具进行定型;
步骤4:采用抽滤浸渍-裂解工艺对步骤3所得预制体进行致密化,在抽滤浸渍过程中实现纳米碳粉在预制体内部的梯度分布,重复抽滤浸渍-裂解工艺进行致密化,直至单次致密化后增重率小于1%;
单次致密化过程包括抽滤浸渍-裂解整个工艺过程,具体为:所述抽滤浸渍过程中,将步骤3所得夹有石墨模具的预制体置于抽滤罐中,抽真空至罐内压力小于100Pa后,加入配置好的浸渍液,随后将浸渍后的预制体烘干并置于裂解炉中裂解,裂解温度为900~1300℃,升温速率为2~5℃/min;
所述浸渍液为溶解有纳米碳粉和聚硅氮烷先驱体的二甲苯溶液,浸渍液中纳米碳粉浓度为0.1mol/L,聚硅氮烷质量分数为2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尺度增韧铺层结构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为:将步骤2所得二级纤维布逐层铺叠得到纤维预制体,采用石墨模具将预制体夹紧定型,预制体密度为0.5~1.3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尺度增韧铺层结构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铺叠所得预制体外形及尺寸可按照构件的外形尺寸进行设计,由石墨模具进行定型,石墨模具表面开有气孔。
4.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尺度增韧铺层结构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瑞宇空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瑞宇空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40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