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能耗、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方法、终端、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4367.5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6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劲;罗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数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F11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杨莉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能耗 动因 费油量 预测 方法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车能耗、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方法、终端、存储介质,该机车能耗、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方法包括:S101:接收输入的指令,获取指令的内容,若指令为能耗预测,则执行S102,若指令为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则执行S103;S102:采集机车的能耗变量的数据,根据能耗变量、能耗变量的系数预测机车的能耗;S103:获取机车的能耗动因变量,根据能耗动因变量在理想状态下的耗油量与实际耗油量的差值计算不同能耗动因变量的总费油量。本发明计算简单,实现了对能耗的预测,并且能够量化计算出各能耗动因的费油量,为能耗动因决策提供了参考数据,便于进行运输组织优化,降低了机车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能耗预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车能耗、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方法、终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常用的衡量机车能耗的指标是由机务部门统计的机车单位牵引工作量综合能耗,其单位为千克(柴油)/万吨公里或千瓦时/万吨公里。影响机车单位牵引工作量综合能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车因素、线路因素、速度因素、列车编组因素、司乘人员操纵及列车调度指挥因素。
现有的能耗测量计算方法主要是依据TBT1407-1998《列车牵引计算规程》的相关公式进行统计和测算。内燃机车区段燃油消耗量包括:牵引运行燃油消耗量、柴油机空转燃油消耗量、电阻制动燃油消耗量。基于此类计算方法国内外学者研制了大量的列车牵引仿真计算软件,可以根据线路平纵断面和编组,计算列车运行时分,评价机车牵引性能。然而,利用《牵引计算规程》进行牵引能耗计算必须基于列车的详细运行图,根据实测的电流和燃油消耗量进行统计计算,缺少对能耗计算的预测性,也不能量化各种因素对能耗的影响程度,无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配置下机车能耗进行理论分析。
国内外学者为了研究机车最优操纵,对牵引能耗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曾经有学者运用动态规划法,离散型数学解析优化方法,求解水平轨道无限速的列车运行模型。后来部分学者采用了常坡假定模型,在列车控制中采用常数控制,并假定控制目标线性化。还有变坡模型,即假定列车运行轨道的坡度是变化的,同时假定连续型的牵引力、制动力机车模型。但此类模型是为了研究最节能的机车控制策略,满足机车自动驾驶而建立的,不能用于预测及量化各种因素对能耗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机车能耗、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方法、终端、存储介质,根据机车的能耗变量以及能耗变量的相关系数计算机车能耗,并根据能耗动因变量在理想状态下的耗油量与实际耗油量的差值计算能耗动因费油量,无需基于详细运行图进行计算,计算简单,实现了对能耗的预测,并且能够量化计算出各能耗动因的费油量,为能耗动因决策提供了参考数据,便于进行运输组织优化,降低了机车运行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机车能耗、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方法,所述机车能耗、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方法包括:S101:接收输入的指令,获取所述指令的内容,若所述指令为能耗预测,则执行S102,若所述指令为能耗动因费油量预测,则执行S103;S102:采集机车的能耗变量的数据,根据所述能耗变量、能耗变量的系数预测所述机车的能耗,所述能耗变量包括机车牵引总重、走行公里、加权平均根号速度、加速度过快量、总重乘走行公里、总重乘限速减速距离、总重乘限速减速量、总重乘速度平方增量;S103:获取所述机车的能耗动因变量,根据能耗动因变量在理想状态下的耗油量与实际耗油量的差值计算不同所述能耗动因变量的总费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数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数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43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