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瓦及其屋顶铺设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6227.1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0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曾利华;张国;郭辰;蔡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25 | 分类号: | H02S20/25;H02S30/10;E04D13/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伏瓦 及其 屋顶 铺设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瓦及其屋顶铺设结构,包括光伏发电部分、第一压紧边框、第二压紧边框和底边框;光伏发电部分顶面为矩形结构,底边框位于光伏发电部分底部,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设置在光伏发电部分四个边上,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相对设置,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均为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直边与光伏发电部分厚度相同,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远离光伏发电部分的一侧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底边框与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底面固定。节省了光伏组件的支撑固定装置,铺设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发电领域,涉及一种光伏瓦及其屋顶铺设结构。
背景技术
绿色发展与高效发展将成为能源体系建设的未来方向。在当前绿电技术中,光伏发电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可以预见,光伏电站建设将大大提速。在现有建筑屋面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不仅实现了对闲置屋面的利用,而且能够实现发电侧和用户侧的近距离结合,最大限度减少了传输损失。当前屋顶光伏系统,主要采用在屋面上铺设光伏组件的型式。这不仅影响屋面美观,而且增加了建筑支撑结构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光伏瓦及其屋顶铺设结构,节省了光伏组件的支撑固定装置,铺设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光伏瓦,包括光伏发电部分、第一压紧边框、第二压紧边框和底边框;
光伏发电部分顶面为矩形结构,底边框位于光伏发电部分底部,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设置在光伏发电部分四个边上,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相对设置,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均为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的竖直边与光伏发电部分厚度相同,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远离光伏发电部分的一侧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底边框与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底面固定。
优选的,光伏发电部分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光伏玻璃、EVA胶膜和背板,EVA胶膜中间设置有光伏硅片,光伏硅片连接有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
进一步,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设置在底边框下方。
优选的,EVA胶膜中间设置有两块光伏硅片,两块光伏硅片通过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连接。
优选的,第一压紧边框的固定结构为与底边连接的L型结构,第二压紧边框的固定结构为与顶边连接的倒L型结构。
优选的,底边框与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底面采用固螺栓固定。
一种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光伏瓦的屋顶铺设结构,光伏瓦阵列排布,相邻光伏瓦的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的固定结构相互配合固定。
优选的,相邻光伏瓦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连接。
进一步,左右/上下侧相邻的光伏瓦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连接。
优选的,当屋顶为双坡屋顶时,屋脊部分设置有屋脊结构,屋脊结构两侧向屋顶两侧延伸并连接有光伏瓦,屋脊结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压紧边框或第二压紧边框固定结构配合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作为固定部件将光伏发电部分包裹固定,并且相邻光伏瓦之间的第一压紧边框和第二压紧边框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在铺设时,不需要额外的设置制成和固定装置,便可将光伏瓦平铺开,方便快捷,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设置在底边框下方,避免雨水暴晒等天气因素对接头寿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光伏瓦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伏瓦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6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