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抹茶的生产设备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6405.0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6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明;苏中平;何永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海峡茶文化与旅游研究院;张瑞明;苏中平;何永评 |
主分类号: | B02C15/14 | 分类号: | B02C15/14;B02C23/02;B02C23/16;A23F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灿林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设备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抹茶的生产设备,包括磨粉筒,所述磨粉筒水平设置,所述磨粉筒左右贯通设置,所述磨粉筒下方水平设置有底座,所述磨粉筒与底座之间水平设置有承托座,所述磨粉筒上方设置有磨粉机构,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磨粉机构包括两个阻粉框、控制框、双轴电机、驱动杆、两个磨粉轮、驱动盘、转动环槽该种用于抹茶的生产设备及其工艺,通过设置磨粉机构,通过磨粉筒内部的固定筒和螺旋杆使经过磨粉轮初次研磨的茶叶碎片进行多次循环处理,使研磨效果更好,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利用转动双头螺杆,使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使挤压板向下移动,使磨粉轮底面与磨粉筒内部底面之间的压力增加,使得到的茶叶粉末更加精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抹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抹茶的生产设备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抹茶源于我国隋朝,兴盛于唐宋,在明代后随着中国饮茶方式的变迁而渐渐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从而形成中国抹茶的历史断代。然而在唐朝传入日本的抹茶,却在日本发扬光大,除茶道及个人饮用外,更被广泛应用于奶制品、冷食、烘焙、豆制品、饮料、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等诸多行业,形成日本独具优势的抹茶产业。现如今,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发展,抹茶又被重视起来,我国抹茶生产加工则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茶树品种选择、遮阴覆盖方式和研磨粉碎技术等生产加工环节进行技术研究。现有的抹茶生产设备的研磨效果不易调节,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抹茶的生产设备及其工艺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抹茶的生产设备及其工艺,具备以下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抹茶的生产设备,包括磨粉筒,所述磨粉筒水平设置,所述磨粉筒左右贯通设置,所述磨粉筒下方水平设置有底座,所述磨粉筒与底座之间水平设置有承托座,所述磨粉筒上方设置有磨粉机构,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磨粉机构包括两个阻粉框、控制框、双轴电机、驱动杆、两个磨粉轮、驱动盘、转动环槽、限位槽、限位块、挤压套、导粉槽、导粉通槽、筛板、进料腔、出料通孔、固定筒、电机、螺旋杆,两个所述阻粉框分别竖直设置在磨粉筒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阻粉框相靠近面与磨粉筒左右端面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框水平设置在两个阻粉框之间,所述控制框左右端与两个阻粉框固定贯通连接,所述双轴电机固定设置在控制框内部,两个所述驱动杆分别水平设置在磨粉筒内部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驱动杆相远离端分别贯穿两个阻粉框侧面延伸至两个阻粉框内部,两个所述磨粉轮分别套设在两个驱动杆相靠近端表面。
优选的,承托座顶面与磨粉筒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承托座底面与底座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承托座前后贯通水平开设有接粉通槽。
优选的,驱动杆外端表面通过轴承座一与阻粉框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双轴电机输出杆通过皮带轮与驱动杆外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盘竖直设置在磨粉轮内侧,所述驱动盘固定套设在驱动杆内端表面。
优选的,磨粉轮内侧面对应驱动盘位置环形开设有转动环槽,所述驱动盘外端延伸至转动环槽内部,所述挤压套套设在驱动盘外侧,所述挤压套外表面与转动环槽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两端分别与挤压套外表面和转动环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盘侧面竖直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部,所述限位块侧面与转动环槽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磨粉筒内部底面水平开设有导粉槽,所述导粉槽内部底面弧形设置,所述导粉槽内部底面竖直向下贯通设置有导粉通槽,所述导粉通槽底端贯穿承托座顶面与接粉通槽内部贯通连接,所述筛板水平固定设置在导粉槽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海峡茶文化与旅游研究院;张瑞明;苏中平;何永评,未经福建省海峡茶文化与旅游研究院;张瑞明;苏中平;何永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6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