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热塑性聚氨酯膜及包含其的隐形车衣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7494.0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4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王海龙;李冠毅;周玉波;金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2;C08G18/32;C08J5/18;B60J11/04;C09J7/29;C08L7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桐亚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聚氨酯 材料 包含 隐形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热塑性聚氨酯膜及包含其的隐形车衣,涉及高分子薄膜技术领域。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主要由多元醇,多元异氰酸酯,小分子多元醇,催化剂,扩链剂,封端剂,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以特定的比例复配得到,由上述原料制得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是一种嵌段聚合物;其中,长链二元醇构成软段,硬段则是由多种异氰酸酯和扩链剂构成,由上述软段和硬段制得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具有很好的软硬、强度、伸长等性能,进而由上述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得的热塑性聚氨酯膜具优异的强度、硬度和良好的伸长率、回弹性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热塑性聚氨酯膜及包含其的隐形车衣。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拥有量日益增高,对于汽车养护方面的关注也随之不断上升。除了物理上的刮蹭、磕碰、划痕等因素,化学方面的酸雨、油污、雾霾,紫外线等腐蚀氧化都直接给汽车的车漆带来了伤害。这不仅会影响车主的驾驶心情同时也会影响车辆的保值情况。一般的喷漆相比原厂车漆保护作用十分有限,而特殊的喷漆价格又十分高昂。
漆面保护膜的出现,给车漆保护提供了一个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漆面保护膜又称“车衣膜”或“隐形车衣”等,是指黏贴在汽车漆面外,以起到保护车漆、提升外观作用的一种透明保护类胶膜的总称,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隐形车衣使用的材质多为PVC、PU和TPH。其中PVC的车衣膜普遍较厚,施工时包边不易,而且易发黄、易残胶、韧性差、且无法修复划痕,即将被市场淘汰。通过在传统材质中添加增塑剂、经过改良后的TPH 型车衣膜拥有不错的柔韧性能,但由于材质的关系,使用过程中依旧偏脆,保护能力偏弱;同时TPH材质成本较低,选用的胶层容易脱落,会在漆面产生胶印或遗胶,使用寿命在两三年左右。近些年,常用的车衣膜为PU材质,偏柔软,具有机强的韧性,耐磨性和耐候性,拉伸性好。装贴后可使汽车漆面与空气隔绝,防酸雨、防氧化、抵抗划伤,持久保护车子的漆面。但PU材质抵抗碱性腐蚀力差,会逐渐黄变,划痕无法修复。
有鉴于上述材质车衣膜的不足,研究开发出一种兼具优异的强度、硬度和良好的伸长率、回弹性等性能的热塑性聚氨酯基隐形车衣,以解决目前车衣膜普遍存在的黄变、老化问题,大大提高了对车漆的保护能力,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是嵌段聚合物,其中,长链二元醇构成软段,硬段则是由多种异氰酸酯和扩链剂构成,由上述软段和硬段制得的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具有很好的软硬、强度、伸长等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聚氨酯膜,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膜主要由上述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涂敷后,干燥固化制得。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车衣,所述隐形车衣的基材层主要由上述热塑性聚氨酯膜组成。由基材层组成原料的特性所决定,所述隐形车衣具有优异的强度、硬度和良好的伸长率、回弹性等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按质量份数计,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组成:多元醇85~100份,多元异氰酸酯40~75份,小分子多元醇10~30份,催化剂0.1~0.5份,扩链剂5~7份,封端剂10~30 份,抗氧化剂0.01~0.02份和光稳定剂0.01~0.02份。
进一步的,按质量份数计,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组成:多元醇90~95份,多元异氰酸酯45~70份,小分子多元醇15~25份,催化剂0.1~0.3份,扩链剂5~7份,封端剂15~25份,抗氧化剂0.01~0.02 份和光稳定剂0.01~0.0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74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课堂教育的教师桌
- 下一篇:一种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配方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