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线目标板锐利度的加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8276.9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8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军;李清华;林涛;胡志强;牟玉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00 | 分类号: | B24C1/00;B24C3/12;B24C9/00;C23C2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曹宇杰 |
地址: | 62901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目标 锐利 加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目标板锐利度的加工装置及方法,加工装置包括目标板转移机构、输送机构、喷砂机构和保护壳体;保护壳体包括目标板底托和目标板上盖,目标板上盖扣装于目标板底托,保护壳体内用于放置目标板;目标板转移机构用于将保护壳体转移至输送机构上;喷砂机构包括喷砂池和若干砂喷头,砂喷头用于给目标板喷砂;输送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输送板、两个输送链条和第二电机,每一组输送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外板和内板,一个输送链条位于外板和内板之间,输送链条上用于放置保护壳体,且使保护壳体从喷砂机构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可以单独给凸起均匀喷砂,以减小凸起的机械强度;蚀刻处理后,可以得到锐利度<20μm的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天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目标板锐利度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天线稳定传输信号,需要将天线目标板的锐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现有技术中的做法是通过增益补偿方式,在目标板的四个PAD位加工出三角形、圆形或方形的凸起,然后将目标板进行减铜、沉铜、曝光、电镀、蚀刻处理。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凸起紧附着于目标板上,导致在后续蚀刻处理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蚀刻液才能将凸起蚀刻掉,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加工出的天线锐利度20μm,较大的天线锐利度会造成天线无法对微波信号的稳定收放,导致天线无法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目标板锐利度的加工装置及方法,加工装置可以将待喷砂的凸起暴露在外面,单独给PAD位的四个凸起均匀喷砂,以减小凸起的机械强度;目标板在后续的蚀刻处理中,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蚀刻液就能将凸起蚀刻掉;蚀刻处理后,可以得到锐利度<20μm的天线,从而保证天线对微波信号的稳定收放,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天线目标板锐利度的加工装置,目标板的四个角为PAD位,PAD位设有凸起,凸起为三角形、圆形或方形,加工装置包括目标板转移机构、输送机构、喷砂机构和保护壳体;
保护壳体包括目标板底托和目标板上盖,目标板上盖扣装于目标板底托,保护壳体内用于放置目标板,且目标板底托的四个角设有异形凸板,异形凸板的形状与凸起相同,凸起位于异形凸板上,位于目标板上盖外;
目标板转移机构用于将保护壳体转移至输送机构上;
喷砂机构包括喷砂池和若干砂喷头,喷砂池两端设有窗口,喷砂池顶部设有喷砂支撑板,砂喷头设于喷砂支撑板底部,且砂喷头用于给目标板喷砂;
输送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输送板、两个输送链条和第二电机,输送板两端位于窗口处,每一组输送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外板和内板,一个输送链条位于外板和内板之间,输送链条两端设有与输送链条啮合配合的转动齿轮,第二电机连接位于同一端的两个转动齿轮,输送链条上用于放置保护壳体,且使保护壳体从喷砂机构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
进一步的,目标板底托底部、目标板上盖顶部设有十字架。
进一步的,目标板转移机构包括两组锥齿轮、第一电机、伸缩杆和夹持板,两组锥齿轮的位置关系为直线阵列分布,第一组锥齿轮包括啮合配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二组锥齿轮包括啮合配合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向板,转向板另一端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与导向槽滑动配合,导向板另一端连接第三锥齿轮外侧壁,且第三锥齿轮与导向板转动配合,第一锥齿轮外侧壁连接于转向板,第一锥齿轮与转向板转动配合,第四锥齿轮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端连接于导向板,另一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第三锥齿轮内侧壁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另一端贯穿支撑板后连接夹持板,第一支撑柱与支撑板转动配合,第二锥齿轮内侧壁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于转向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中心处设有导向柱,伸缩杆也设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夹持板用于夹持转移目标板底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8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莓茶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节点接入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