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类别食材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8365.3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7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石;李文钧;岳克强;李瑞雪;李懿霖;王超;李宇航;张汝林;沈皓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杨小凡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类别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类别食材识别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初始化层、密集连接层、过渡层、注意力模块和分类层;方法包括:S1,食材进行图片采样,S2,食材图片编号,构建多类别食材数据集;S3,将食材数据集,按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S4,通过预处理和图片增强,丰富样本;S5,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类别食材识别系统;S6,根据不同单位、不同时间的食材,通过修改包括类别标签、载入权重训练的方式对模型进行调整;S7,获取食材图片后,传到本地和/或云端服务器,使用S5构建好的系统,对食材图片进行分析,得出识别结果并展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类别食材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餐饮行业的许多环节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升级,自动化渗入到许多环节之中。但在食材进行加工之前的检测过程中,针对各种食材类别的自动分类识别技术并不成熟,例如在许多餐厅和企业食堂,对供应商提供的初始食材的质检还是通过人工分拣判断完成,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可能出现管理不利及相关人员权力滥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图像的分类任务,使用相关技术完成各种不同食材的分类识别成为可能。
目前虽然已有关于食材的识别分类研究和应用,但都是针对一些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且多为交易场景下,同时种类比较少。针对本项目计划解决的多类别(600类以上)食材检测识别问题的研究基本还处于尚未起步的阶段,甚至都还没有一个可用的数据集。同时,当类别数达到一定数量级别时,分类识别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直接使用现有算法很难达到理想的准确度。
综合以上考虑,很有必要设计搭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类别食材识别方法,部署在后厨设备上,对供应商运送进来的食材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多类别食材识别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类别食材识别系统,包括:初始化层、密集连接层、过渡层、分类层,密集连接层融合其之前所有层的特征信息,使得特征资源利用率有很大提升,分别与初始化层和分类层连接,过渡层为相邻密集连接层之间的过渡区域,该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简洁,它可综合利用多层复杂度较低的浅层特征来扩增信息量,得到一个具有较好泛化性能的决策函数,提高模型的抗过拟合性,最后一个特征提取的卷积层后,加入注意力模块,使系统能有侧重地学习输入图片中的各种特征,兼顾整体特征与局部特征,以实现更有效的特征提取,从而提高识别准确率;
所述初始化层,对输入图片进行初始化,得到初始化后的特征图;
所述密集连接层,使用多个特征图大小相同的卷积模块,对输入的特征图进行深层特征提取,将前面所有卷积模块与后面的卷积模块建立连接,保留不同层次的特征并一起向后传播,卷积模块包括批量归一化层、线性整流层、卷积层,批量归一化层,对数据进行规范化,使其满足标准正态分布,同时也减少了整个训练集梯度的计算时间,线性整流层,采用ReLU激活函数取代Sigmoid、Tanh等激活函数,使梯度下降和误差反向传播的过程更加高效,同时也较好地避免了梯度消失的问题,ReLU函数是一个分段线性函数,把所有的负值都变为0,而正值不变,即一种单侧抑制。当输入是负值的情况下,神经元不会被激活,即同一时间只有部分神经元会被激活,使得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具有了稀疏激活性,从而加快运算效率,所述卷积层,用于对经过批量归一化层和线性整流层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所述过渡层,对之前密集连接层得到的特征图进行降维处理;
所述分类层,对特征进行分类,并映射到分类标签所在的空间;
所述注意力模块,从通道和空间两个维度,强化重要的特征,弱化不必要的特征,以提升网络的特征提取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注意力模块,提取特征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8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