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58971.5 申请日: 2021-09-30
公开(公告)号: CN113758895B 公开(公告)日: 2023-06-30
发明(设计)人: 郭辉革;王晓晨;陈泓哲;张元标;林坤宁;黄舒元;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21/3563 分类号: G01N21/3563;G01N21/84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5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平面 阵列 红外 技术 塑料 纤维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待检环境海水中加入已知数量的不同直径和材质的合成纤维,配制塑料纤维悬浮液;

2)采用双层金属筛网与真空过滤砂芯联用,负压过滤步骤1)制备的塑料纤维悬浮液,富集塑料纤维;

3)使用超纯水反冲洗金属网筛,并收集洗脱液;

4)使用小口径长颈砂芯过滤器真空抽滤步骤3)所得的洗脱液,滤膜截留塑料纤维;

5)滤膜自然晾干后,放入硒化锌压力池,氟化钡窗片压平叠加或翘起的纤维,将压力池整体直接置于红外显微镜载物台上,聚焦拍摄整张滤膜的图像;

6)对红外光谱透射模式下的2次不同背景的同轴共焦调节,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检测器快速精确地盖章式大批量采集红外谱图,获取无畸变高精度成像图片,完整地分析滤膜区域;

7)利用OPUS处理软件,对塑料纤维的特征峰降维分析,峰面积积分后标记颜色,计算滤膜表面的RGB图像,结合可见光原位图片评估三维谱图数据,积分合成纤维全貌化学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不同直径和材质的合成纤维包括聚酰胺纤维(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T)、聚丙烯腈纤维(PAN),直径可分别为10μm、14μm、20μm,纤维的长度可为1~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配制塑料纤维悬浮液的具体方法为:取表层海水1L,加入直径10μm,长度4mm的PA纤维、直径14μm,长度4mm的PET纤维、直径20μm长度3mm的PAN纤维,混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双层金属筛网与真空过滤砂芯联用,可将两个不锈钢材质的金属网筛与真空过滤砂芯套叠,真空过滤砂芯上方筛网的规格为100目,100目筛网上方套叠200目筛网,金属网筛和过滤砂芯的直径均可为6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使用超纯水反冲洗的次数为至少3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滤膜采用直径13mm、孔径0.2μm的氧化铝滤膜;所述小口径长颈砂芯过滤器的砂芯部分的直径为8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硒化锌压力池的间隙规格为100μm,且用13mm直径、1mm厚度氟化钡窗片对滤膜与其上纤维进行整体压制;显微镜配备的36×物镜,聚焦清晰后获取滤膜表面整体的组装视觉概览图像,目视初步观察滤膜上纤维的大致分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所述对红外光谱透射模式下的2次不同背景的同轴共焦调节,是在焦平面阵列透射模式下,分别以空气、膜及窗片为背景,先后调节2次同轴共焦,以排除因膜和窗片的材质与厚度不同产生折射所导致的信号偏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所述采集红外谱图的采集条件为采用水冷却高性能中红外光源,以FPA透射模式记录光谱信息,设置分辨率为8cm-1,扫描次数64次,扫描波段数为1200~3300cm-1,单个FPA测试谱图数为4096张,耗时约60s;滤膜全域扫描可缩短至48h。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焦平面阵列红外技术对塑料微纤维的全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所述峰面积积分为去底积分,是以特征峰两侧波谷连线为基点进行积分,去除基底信号强度影响;积分波段为:PA(1532~1608cm-1)、PET(1409~1514cm-1)、PAN(1709~1766cm-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89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