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9359.X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5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河;杨成东;贾斯蒂;冯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125 |
代理公司: | 海南汉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6003 | 代理人: | 麦海玲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荔枝 疫病 生生 菌株 hn075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及其应用。所述的生防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HN075,已于2020年11月30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保藏,菌株保藏号为CGMCC No.21270。该菌株对荔枝霜疫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该生防菌株芽孢杆菌HN075是从荔枝叶片体内分离获得,属于内生生防菌,无毒、无致病性,与环境相容性好,因此在荔枝霜疫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引起的荔枝霜疫病严重威胁着我国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荔枝生产及采后危害最为严重、影响最为广泛的病害。该病可以侵染嫩叶、嫩枝、花穗及果实,引起大量花穗和果实腐烂,一般年份可造成10%-30%的产量损失,流行年份可造成80%的产量损失,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发生尤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国荔枝产业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缺乏抗荔枝霜疫病的品种,防治该病的主要还是依赖使用化学药剂,其中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短时间内选育出抗荔枝霜疫病的新品种是非常困难的。农药对农业的发展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伴随化学农药引起的安全及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使用化学农药不仅缺乏长期的有效性,而且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导致病原菌抗药性产生等问题,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生物防治尤其是拮抗微生物的利用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探索有效的生防途径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区系的优势生物种群,具有很高的抗逆能力和抗菌防病作用。芽孢杆菌不仅可以在土壤、植物根际体表等外界环境中广泛存在,而且是植物体内常见内生细菌,尤其是在植物的根、茎部。目前该菌已经在水稻、大豆、棉花、小麦、辣椒、番茄、玉米等农作物上显示出很好的病害防治效果。由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生长快、营养简单以及产生耐热、抗逆芽孢等突出特征,而使其不仅有利于生防菌剂在生产、剂型加工及在环境中的存活、定殖与繁殖,并且批量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施用方便,储存期长,现已成为一种理想的生防细菌。许多性状优良的天然分离株已成功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芽孢杆菌通过成功定殖至植物根际、体表或体内,与病原菌竞争植物周围的营养,分泌抗菌物质以抑制病原菌生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系统抵御病原菌入侵,从而达到生防的目的。其主要防治对象为丝状真菌及卵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芽孢杆菌是一种嗜温、好氧、产芽孢的杆状细菌,其生理特征多样,分布广泛,极易分离培养。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具有极强的抗逆能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针对目前荔枝霜疫病严重发生,且面积逐年扩大,化学防治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提供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及其应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株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内生生防菌株HN075,经形态观察、培养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已于2020年11月30月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21270。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所述内生生防菌株HN075发酵制成的生防菌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内生生防菌株HN075的种子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发酵液,将发酵液离心后过滤,即得所述生防菌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v/v),发酵培养基pH值7.0~7.2,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4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93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