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七白及pH响应性原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62375.4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4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狄留庆;王令充;张雯;周冰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K9/06;A61K47/26;A61K47/36;A61P1/00;A61P1/04;A61K36/258;A61K36/89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七 白及 ph 响应 原位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pH响应性原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三七、白及、铁皮石斛组成。本发明采用动物实验筛选确定中药复方的组成和用量;本发明通过筛选发现低乙酰结冷胶和海藻酸钠在胃酸pH下可相变形成凝胶的特性,与中药组合物制备得到pH响应性原位凝胶,可延缓中药组合物有效成分胃排空,延长药物在胃部的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pH响应性原位凝胶能显著改善乙醇所致的胃黏膜损伤,在胃组织形态、组织病理学切片、胃溃疡指数及抑制率、胃黏膜保护相关生化指标(SOD、VEGF‑A、EGF)方面显现出很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具有治疗消化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pH响应性原位凝胶和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消化性溃疡(PU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着全世界约四百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居高,其特征为黏膜剥脱,缺损伸入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约三分之二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无症状,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常见的症状是胃脘痛,消化不良、腹胀、恶心。胃溃疡(GU)是消化性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上升的主要胃肠道疾病之一。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幽门螺杆菌感染: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因素;(2)药物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阿司匹林的使用。其他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和双膦酸盐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用药;西罗莫司、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氟尿嘧啶(5-FU)的使用也会增加消化型溃疡的患病几率;(3)胃液消化作用: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对胃壁的侵蚀作用;(4)遗传因素:具有G43G基因型以及O型血人群发病几率更高;(5)黏膜防御修复屏障功能的减弱:包括胃黏液HCO3-屏障、上皮层屏障的损伤,胃黏膜血流不足,免疫细胞-炎症反应的激活,修复重建因子不足;(6)应激因素;(7)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酗酒,尤其是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8)其他疾病导致的并发症:肿瘤、慢性病、肝硬化、晚期肾脏疾病患者更容易患消化性溃疡。(9)年龄: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概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NSAIDs的使用是导致PUD的高危因素。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手段主要采用上消化道内镜进行诊断。判断是否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消化性溃疡主要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胃镜检查时的胃活检组织学和血清学试验。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手段几乎均为合成药物治疗,所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类:(1)质子泵抑制剂(PPI):H+-K+-ATP酶抑制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可以抑制壁细胞内部胃酸分泌的最终过程,常见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2)H2受体阻断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相关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药物,能选择性地阻断壁细胞膜上的H2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常见药物有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3)胃黏膜保护剂:包括胃肠激素类药物(罗沙前列醇、米索前列醇)、硫氢键类药物(硫糖铝)、铋剂、柱状细胞稳定剂等。另外还包括常见的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扛幽门螺旋杆菌药物。然而,合成药物治疗伴有严重的副作用,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治愈溃疡,因此,中医药治疗PUD的特点得以凸显。
在中医学领域,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名为“胃痛”“嘈杂”“胃疡”,归属“胃脘痛”大类,多属“淤”证,食滞、外邪、肝脾二脏功能失调、情志内伤均为“胃脘痛”的常见病因。中医药诊治“胃脘痛”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机制,中医治疗上以健脾和胃、化瘀止痛为主要原则。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针灸治疗、饮食调理、中药治疗。其中中药治疗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进行整体防治,虽然起效慢,但相比于合成药物带来的诸多药源性不良反应,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为了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物性能,使之更多地进入临床应用,有必要对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制剂学进行研究,并运用当今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将其制备成安全有效的制剂,从而拓展中药有效成分在药学领域发展和应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2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垫、压缩机及冰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钻屑处理的机械热解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