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沫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5200.9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0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华振贵;孙根生;许言言;雷云;范志广;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华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38/10;C04B111/34;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杨小燕 |
地址: | 4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混凝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沫混凝土,属于泡沫混凝土技术领域。一种泡沫混凝土,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SiO2:5~45%,CaO:20~55%,MgO:1~10%,Fe2O3:0~20%,Al2O3:0~15%,MnO:0~5%。基于本发明以同时改善泡沫混凝土的开裂缺陷及其憎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泡沫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沫混凝土。
背景技术
泡沫混凝土是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中引入适量微小气泡,经搅拌使气泡分散均匀后再经浇筑硬化形成的一种内部含有大量气孔的多孔混凝土。我国对泡沫混凝土的研究历史较短,但是通过科研人员和企业的不断探索与努力,泡沫混凝土在我国也得到了较为高速的发展。
近年来,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伴随大量固体废弃物产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工业固体废弃物是人类在工业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固态及半固态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冶炼废渣(脱硫石油焦渣、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钢铁冶金渣)、尾矿(金属尾矿、非金属尾矿)、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废石及工业粉尘等。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研技术的提高,工业固废在新型建材领域中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得到了很快发展。
现有技术中,陆爱萍等(陆爱萍,郭玉顺,丁华京,等.矿渣多孔混凝土性能及其改性研究[J].房材与应用,1997,(1):20-25.)研究水泥-矿渣-石灰-石膏型发泡混凝土,表明在70℃恒温湿热养护条件下,经过5h制备发泡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930kg/m3、28d抗压强度为9.81MPa。
邱军付等(邱军付,罗淑湘,鲁虹,等.大掺量粉煤灰泡沫混凝土保温板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32(2):364-367.)通过在大掺量粉煤灰的水泥-粉煤灰制品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激发剂,制备出干表观密度为240kg/m3、粉煤灰掺量达45%,导热系数为064W/(m·k),强度为0.42MPa的泡沫混凝土保温板。
陈伟等(陈伟,倪文,黄迪,等.矿渣-钢渣发泡混凝土的制备及反应机理[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4,36(4):98-103.)以矿渣、转炉钢渣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脱硫石膏、石灰、水泥熟料,通过铝粉发气制备发泡混凝土。研究成果表明使用30%的钢渣、45%的矿渣时,矿渣与钢渣的协调作用性能较好,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5.1MPa,绝对容重为625kg/m3;该凝胶体系中有钙矾石和C-S-H胶凝协同生产,且转炉钢渣的水硬活性明显低于高炉矿渣。
狄燕清(狄燕清,崔孝炜,李春,等.掺钼尾矿发泡水泥保温材料的制备[J].新型建筑材料,2016,(4):10-13.)利用钼尾矿制备胶凝材料,研究了钼尾矿掺量、水胶比、发泡剂掺量和纤维掺量对发泡水泥保温材料力学性能和干密度的影响。当钼尾矿掺量为10%,水胶比为0.51、发泡剂掺量为5%、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5%时成功制备出了抗压强度为0.45MPa,干密度为237kg/m3的超轻泡沫混凝土。
上述研究显示,固体废弃物能够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能够改变传统建材业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节能利废,社会效益显著,但从目前看来,我国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应用的技术及形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介于工业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需深入研究固废的物性特点,进一步探讨掺入固废对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的影响;深入探究由固废引入的主要成分、辅助成分及杂质对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之间的潜在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固废的优化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华,未经张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5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