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速梯下行的超速保护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5363.7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0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朝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6 | 分类号: | B66B5/06;B66B5/18 |
代理公司: | 重庆青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3 | 代理人: | 张琴 |
地址: | 21221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速 下行 超速 保护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高速梯下行的超速保护装置,包括电机驱动的曳引轮,曳引轮通过钢索与轿厢连接,曳引轮通过电梯测速器检测转速进而测量轿厢的下行速度,还包括保护机构,保护机构位于轿厢的侧面,保护机构包括摩擦柱、以及一对夹持减速部,摩擦柱与电梯的导轨平行且位于轿厢的侧边,夹持减速部安装在轿厢上,一对夹持减速部对称分布在摩擦柱的两侧,夹持减速部的活动端对夹持摩擦柱的表面进行夹持进而实现超速保护;可在电梯下行超速时,起到制动减速的作用,对电梯进行保护,且由于采用位于轿厢上的夹持减速部进行减速,可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减少对钢索的压力,且对轿厢上下横梁空间侵占少,可保留原本的上下横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高速梯下行的超速保护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号CN201921069314.1公开了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用于电梯保护,包括:电梯井、牵引机构、减速机构和电梯轿厢,电梯井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上安装有减速机构,牵引机构包括牵引轮和主齿轮,牵引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主齿轮,牵引轮远离主齿轮的一侧通过减速器与牵引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牵引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梯井的顶部,牵引轮上设置有绳索,绳索的一端与配重块固定,绳索远离配重块的一端与牵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申请号CN201721136864.1公开了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包括钢丝绳速度检测器,电梯轿厢,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与电梯轿厢底部连接的导靴支撑架,以及设置在井道壁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导轨本体,设置在导轨本体上的导轨槽和限速槽,所述限速槽内设有沿电梯运行方向向下或向上厚度逐渐增厚的限速块;所述导靴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导轨槽滑动连接的导靴头,所述导靴支撑架面向限速槽侧开口槽口,所述槽口内部设有信号接收器,驱动器,伸缩杆和限速摩擦块。
目前市面上的电梯超速保护装置大部分分为两种,一种为将保护机构设立在井道的顶部,例如申请号CN201921069314.1公开的电梯超速保护装置,采用此类机构的在下行超速制动时,会增加钢索的压力,且压力随着轿厢内的质量增加而增加;另一种为采用在轿厢上或下位置处增加板类保护机构,例如申请号CN201721136864.1公开的电梯超速保护装置,此种设计会侵入原本轿厢横梁的空间,影响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用于高速梯下行的超速保护装置及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高速梯下行的超速保护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高速梯下行的超速保护装置,包括电机驱动的曳引轮,曳引轮通过钢索与轿厢连接,曳引轮通过电梯测速器检测转速进而测量轿厢的下行速度,还包括保护机构,保护机构位于轿厢的侧面,保护机构包括摩擦柱、以及一对夹持减速部,摩擦柱与电梯的导轨平行且位于轿厢的侧边,夹持减速部安装在轿厢上,一对夹持减速部对称分布在摩擦柱的两侧,夹持减速部的活动端对夹持摩擦柱的表面进行夹持进而实现超速保护。
进一步地,夹持减速部包括第一伸缩件、第一摩擦片、第二伸缩件以及第二摩擦片,第一伸缩件的活动端安装有第一摩擦片,第二伸缩件的活动端安装有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相向的侧壁对摩擦柱夹持。
进一步地,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的侧壁呈弧形且与摩擦柱的外壁弧度吻合。
进一步地,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安装在承载板上,摩擦柱贯穿承载板的内部,承载板通过螺栓与连接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与上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轿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上横梁和下横梁。
进一步地,上横梁和下横梁沿着导轨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电梯测速器检测到轿厢下行速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发出指令使得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伸出进而夹持;轿厢下行速度小于设定阈值时,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朝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朝阳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5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