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副井人员车辆信息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8662.6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3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魏红磊;周亘儒;张九琴;王佳殷;辛纪光;孟龙;陈楠;虞婧;刘真;陈翔鹄;陈浩;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业恒达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6V20/52;G06T7/60;G08B31/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员 车辆 信息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井人员车辆信息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车辆信息测量子系统和人车管控子系统,其中,包括车辆信息测量子系统包括车辆轮廓测量模块、车辆称重模块和第一预警模块,人车管控子系统包括人车数量管控模块、人车占位管控模块、第二预警模块和智能管控模块。利用车辆信息测量子系统自动检测进入副井区域车辆的长宽高,并对车辆进行动态称重,以防车辆超宽超限或超重;接着利用人车管控子系统对入井人员和车辆的数量及安全行为进行分析预警,各子系统数据汇总至智能管控模块进行副井区域人车智能管控,减少副井区域工人劳力,提升副井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副井上下口通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井人员车辆信息检测系统,属于智能化矿山副井区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副井区域是煤矿作业人员和物料运输车辆进出煤矿井下的关键通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保障副井区域内罐笼的高效安全运行需要在副井区域配备大量人员,而目前副井区域的运行尚未跟上煤矿的少人化智能化的发展,仍然存在把钩工人数量过多、人员车辆检测信息化水平低、设备运行智能化落后等弊端。
副井为井下进风通道,风速较大,冬季风流温度较低,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副井环境威胁着把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副井区域的视频监控室采用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将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数据传送到集控室,再由监控人员通过视频内容对煤矿井下环境以及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判断,这种传统工作方式效率差且易产生误判,存在安全运行风险。此外,煤矿职工在进出罐笼高峰期时极易出现出入罐笼拥挤等秩序混乱现象,甚至出现罐内人员超员、车辆超出安全区域等情况,导致提升系统配重不准确、不安全因素增加,严重制约矿井正常运行。因此,为减少副井区域工作人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副井人员车辆信息检测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副井人员车辆信息检测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煤矿副井区域工作方式中存在的把钩工人数量过多、人员车辆检测信息化水平低、设备运行智能化落后等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副井人员车辆信息检测系统,所述副井人员车辆信息检测系统包括车辆信息测量子系统和人车管控子系统,所述车辆信息测量子系统与所述人车管控子系统连接;
所述车辆信息测量子系统用于对进入副井区域且将要进入罐笼的车辆的轮廓尺寸和重量进行自动测量,在车辆轮廓尺寸超出罐笼所允许的尺寸范围时进行预警,在车辆重量超出车辆载重阈值时进行预警;
所述人车管控子系统用于对进入罐笼的人员、车辆的数量及安全行为进行分析预警,对副井区域人员和车辆进行智能管控,使得副井区域人员、车辆有序进出罐笼且站立于罐笼内安全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辆信息测量子系统包括车辆轮廓测量模块、车辆称重模块和第一预警模块;所述车辆轮廓测量模块和所述车辆称重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预警模块连接,且所述车辆轮廓测量模块设置于所述车辆称重模块之前;
所述车辆轮廓测量模块用于对进入副井区域车辆的长、宽和高尺寸进行自动测量,并将车辆长、宽和高值传输至所述第一预警模块;
所述车辆称重模块用于对将要进入罐笼的车辆的重量进行动态测量,并将车辆重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预警模块;
所述第一预警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车辆长、宽和高值进行判断,在车辆长、宽和高值超出罐笼所允许的尺寸范围时,进行预警;以及对接收到的车辆重量数据进行判断,在车辆重量超出车辆载重阈值时,进行预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辆轮廓测量模块包括轮廓测量单元和长宽高计算单元,所述轮廓测量单元与所述长宽高计算单元连接;
所述轮廓测量单元用于对进入副井区域车辆的长宽高尺寸进行实时测量,利用激光雷达对车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进行扫描,并将扫描数据传输至所述长宽高计算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业恒达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业恒达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8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