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8681.9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35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何祖清;范杰;刘欢乐;庞伟;周朝;付道明;王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17/16;G06Q10/0639;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邓树山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岩缝洞型 底水 油藏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方法。本发明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到影响油藏水锥的各地质与生产动态因素,能准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从而有效指导油井措施调整,提高开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藏能源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藏的实际生产中,水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的出现将使产油量显著下降。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众所周知如果底水油藏水锥得不到合理的控制,将会使油井过早见水,并严重影响油井的开发效果。因此,对油藏水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方法还不完善,缺乏一种综合考虑地质与生产指标的水锥预警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方法,其可以充分考虑到影响油藏水锥的各地质与生产因素,能准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从而有效指导油井措施调整,提高开发效果。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底水油藏水锥预警评价指标:所述水锥预警评价指标包括水锥风险地质指标和水锥风险生产动态指标,所述水锥风险地质指标和所述水锥风险生产动态指标分别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所述二级指标为所述一级指标的细化指标;所述水锥风险地质指标的一级指标包括油井储集体条件、油井隔层条件和油井能量大小,所述水锥风险生产动态指标的一级指标包括近期生产情况和压力变化;
(2)独立地将每个二级指标根据其对油井水锥影响程度大小分为至少3个,优选5个评价等级,每个评价等级有其对应的判断因素;赋予每个评价等级一个由5个数字构成的评价向量,所述5个数字的和为1,其中所述评价向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经验和专家打分确定;
(3)分别确定所述水锥风险地质指标和所述水锥风险生产动态指标的权重及它们的各级指标的权重;
(4)根据目标井符合各所述判断因素的情况确定目标井对应各二级指标的评价等级,获得其相应评价向量,从而得到各一级指标下由其二级指标的评价向量构成的评价矩阵,并将所述评价矩阵与所述各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二级权重相乘,得到所述各一级指标的指标向量;
(5)分别将水锥风险地质指标和水锥风险生产动态指标的各一级指标的指标向量与相应的各一级指标的一级权重相乘并求和,分别得到水锥风险地质指标和水锥风险生产动态指标的综合评判向量;
(6)将所得水锥风险地质指标和水锥风险生产动态指标的综合评判向量分别与它们各自的权重相乘并求和,得到水锥风险综合评判向量,取所述水锥风险综合评判向量中的最大值作为水锥风险综合评估值,所述水锥风险综合评估值对应的等级即为目标井的水锥风险等级。
本发明中,近期生产情况指近三个月的生产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油井储集体条件的二级指标包括缝洞储集体类型、储层发育程度、油水分布模式和与底水沟通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油井隔层条件的二级指标包括隔层厚度、隔层致密性和储层打开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油井能量大小的二级指标包括压力月递减值、产量月递减值和月含水上升幅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近期生产情况的二级指标包括累计生产指标、产液量相对大小、含水率大小、含水变化率及产液指数变化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压力变化的二级指标包括生产压差大小和压力变化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86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