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逐级扩张的脑手术用穿刺通道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8865.5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6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荣;冯华;周腾渊;张旭阳;张水仙;葛红飞;赵凤春;张超;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柯玉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逐级 扩张 手术 穿刺 通道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逐级扩张的脑手术用穿刺通道,包括穿刺芯管和多级扩张机构,穿刺芯管的下端为锥形穿刺尖端;多级扩张机构包括第一扩张鞘管和工作鞘管,工作鞘管的内径大于第一扩张鞘管的外径,将第一扩张鞘管套装在内,且工作鞘管可沿第一扩张鞘管往返移动,第一扩张鞘管的内径大于穿刺芯管的外径,将穿刺芯管套装在内,第一扩张鞘管的内壁与穿刺芯管的外壁相触,且第一扩张鞘管可沿穿刺芯管往返移动,专为脑部手术而设计,在穿刺尖端穿刺出较小的孔洞后,第一扩张鞘管和工作鞘管依次进入穿刺处,利用两个鞘管相当于逐级扩大穿刺处,由小到大的逐级扩张,穿刺更容易,而且逐级扩张的方式还能减少脑部组织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逐级扩张的脑手术用穿刺通道。
背景技术
各种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后,颅内会形成一定大小的血肿。因为颅骨大小相对固定,颅内压主要依靠脑脊液和颅内血流量进行调节,其调节力度较小。颅内形成血肿后将直接压迫正常脑组织而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另外脑内出现肿瘤时,也需要对脑部肿瘤进行切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病人施行开颅手术,以达到对血肿或者肿瘤进行清除的目的。但开颅手术需要去除部分颅骨,创伤非常大,恢复慢,开颅术后还需修补颅骨,需要费用较高,尤其对于年老体弱者,对开颅手术耐受力较差。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脑手术用,且创伤小并能配合内镜使用的穿刺通道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往需要开颅,创伤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逐级扩张的脑手术用穿刺通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逐级扩张的脑手术用穿刺通道,包括穿刺芯管和多级扩张机构,所述穿刺芯管的下端为锥形穿刺尖端;所述多级扩张机构包括第一扩张鞘管和工作鞘管,所述工作鞘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扩张鞘管的外径,并将所述第一扩张鞘管套装在内,且所述工作鞘管可沿所述第一扩张鞘管竖向往返移动,所述第一扩张鞘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穿刺芯管的外径,并将所述穿刺芯管套装在内,所述第一扩张鞘管的内壁与所述穿刺芯管的外壁相触,且所述第一扩张鞘管可沿所述穿刺芯管竖向往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芯管为实心管,所述穿刺芯管的外径为0.5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扩张鞘管由第一主体段和第一扩张端一体成型构成,所述第一主体段位于所述第一扩张端的上方,所述第一主体段的外径为1cm,所述第一扩张端为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变截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鞘管由工作主体段和工作扩张端一体成型构成,所述工作主体段位于所述工作扩张端的上方,所述工作主体段的外径为3cm~5cm,所述工作主体段的上端边缘固接有侧翼,所述工作扩张端为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变截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多级扩张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增级扩张鞘管,所述增级扩张鞘管位于所述第一扩张鞘管和工作鞘管之间,并将所述第一扩张鞘管套装在内,且每两个相邻鞘管之间始终保持内侧鞘管的外壁与外侧鞘管的内壁相触。
进一步地,所述增级扩张鞘管由增级主体段和增级扩张端一体成型构成,所述增级主体段位于所述增级扩张端的上方,所述增级扩张端为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变截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88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