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饱和磁感高磁导率铁基软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1526.2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7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薛佳宁;李重阳;徐明舟;杨帆;张荣;李振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0 | 分类号: | C22C38/10;C22C38/02;C22C38/22;C22C38/06;C22C33/04;C21D8/12;C21D1/26;H01F1/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胡乐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饱和 磁感高 磁导率 铁基软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饱和磁感高磁导率铁基软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高饱和磁感高磁导率铁基软磁材料含有以下组分:0‑5.0wt%Co,2.0‑6.0wt%Si,0‑4.0wt%Cr,0‑2.0wt%Mo,0‑2.0wt%Al,0‑0.06wt%C,余量为Fe;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上述原料;S2、将称取的原料完全熔化并浇铸为合金铸锭;S3、将合金铸锭在900‑1200℃下进行锻造加工,得到热加工合金型材;锻造比不低于3:1;S4、将热加工合金型材在900‑1100℃下热轧,获得冷带坯;S5、将冷带坯冷加工至冷带半成品,进行连续退火处理;S6、连续退火后继续冷加工得到高饱和磁感高磁导率铁基软磁材料。本发明公开的高饱和磁感高磁导率铁基软磁材料有高饱和磁感、高磁导率、低矫顽力、高电阻率、低密度等优点,成本低廉且加工性能好,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饱和磁感高磁导率铁基软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军用及民用无人机、牵引变压器、轻型医疗设备等轻型市场对电子器件的设计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器件逐步向轻量化、微型化、高效率的方向快速发展,这要求应用在器件中的软磁材料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高磁导率、低损耗、轻质量等优异性能。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传统晶态软磁材料主要分为电工纯铁、硅钢、Fe-Ni合金、Fe-Co合金、软磁铁氧体、非晶软磁合金等。各系列软磁合金优点及应用范围如下:
电工纯铁:特点是饱和磁感高、价格低廉、加工性能好。然而由于电工纯铁电阻率低,交变磁场下涡流损耗大,一般不适合在交流磁化条件下使用。主要应用于直流磁化场合,如直流电机、铁芯、磁导体等。
硅钢:在纯铁中加入硅后,随着Si含量增加,电阻率ρ显著增加,且降低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但饱和磁感会下降,热导系数降低。且添加Si元素后合金硬度增加、脆性增大,Si含量超过3.5wt%时冷轧较为困难,超过5wt%时延伸率几乎为零,因此高硅钢的加工难度很大,工业应用较为困难。硅钢主要用于电机、变压器、继电器等铁芯中。
Fe-Ni合金:铁镍合金与其他软磁材料相比,在弱磁场下具有较高的磁导率,较低的矫顽力,并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但对应力比较敏感,饱和磁感较低(高镍合金饱和磁感基本在0.7T左右)。适用于在弱磁场中工作的器件。
Fe-Co合金:铁钴合金具有比纯铁更高的饱和磁感,高磁感下相比其他软磁合金又具有较高的磁导率,但合金在常温下性脆导致冷加工困难,并且合金的电阻率很低,损耗较大,此外Co元素价格昂贵,成本很高。该合金适合在强磁场下使用,主要用于制作极靴、电机转子或定子、电磁铁极头等。
软磁铁氧体:电阻率大,涡流损耗小,但饱和磁感应强度很小,适用于低功率高频磁性元件。
非晶软磁合金:不存在磁晶各向异性,具有比晶态合金更高的电阻率,对应力不敏感,具有耐蚀和高强度等特点。但是非晶材料的缺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会发生晶化,在更低的温度下会发生结构弛豫,导致其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温度不宜超过100~150℃。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这些传统的软磁材料在某些性能方面难免存在短板,限制了材料的使用范围。例如,硅钢中添加Si虽可提高电阻率,使铁损降低,但同时也降低了饱和磁感;Fe-Co合金具有高饱和磁感,但电阻率较低,成本昂贵,冷加工性能较差;Fe-Ni合金在弱场下具有较高的磁导率、软磁铁氧体损耗较小,但这两种材料在较强磁场下极易达到饱和,且饱和磁感较小(铁镍软磁合金饱和磁感不超过1.6T,软磁铁氧体饱和磁感不超过0.5T),不适用于高功率强磁场的应用环境;非晶软磁合金由于不存在磁晶各向异性,具有低矫顽力、高磁导率、高电阻率等特点,但非晶材料的晶化温度较低,其工作温度不宜超过100~150℃,制备技术要求较高。此外,Fe-Co、Fe-Ni等主流软磁合金的密度较大,通常超过8.0g/cm3,不利于电子器件的减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1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