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复位多级变刚度粘滞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1828.X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宋学伟;吴堃;黄信;李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多级 刚度 阻尼 | ||
1.一种自复位多级变刚度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多级变刚度粘滞阻尼器包括头部连接耳环(1)、活塞连接板(2)、第一活塞杆(3)、第二活塞杆(3’)、头部封盖(4)、活塞(7)、中部封盖(8)、碟形弹簧(9)、弹簧限位圈(10)、弹簧压块(11)、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缸体(14)、尾部封盖(15)、尾部连接耳环(16)和粘滞阻尼介质(17);其中,所述缸体(14)的内部形成有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一腔体(18)和第二腔体(19);头部封盖(4)和尾部封盖(15)分别安装在缸体(14)的两端,由此将第一腔体(18)和第二腔体(19)的两端口密封住;尾部连接耳环(16)的内端连接在尾部封盖(15)的外部;两个中部封盖(8)分别固定在第一腔体(18)和第二腔体(19)的内部中间部位;第一活塞杆(3)的内端依次贯穿头部封盖(4)和设在第一腔体(18)内部的中部封盖(8)后连接一个弹簧压块(11);第二活塞杆(3’)的内端依次贯穿头部封盖(4)和设在第二腔体(19)内部的中部封盖(8)后连接一个弹簧压块(11);活塞(7)套在第一活塞杆(3)上位于头部封盖(4)和中部封盖(8)之间的部位,并且外侧部位沿轴向设有多个油孔(6);第二活塞杆(3’)上位于头部封盖(4)和中部封盖(8)之间的部位还套有一个弹簧压块(11);粘滞阻尼介质(17)填充在第一腔体(18)内位于头部封盖(4)和中部封盖(8)之间的空间内;活塞连接板(2)的一端面连接头部连接耳环(1),另一端面同时连接在第一活塞杆(3)和第二活塞杆(3’)的外端;第一腔体(18)内位于中部封盖(8)和尾部封盖(15)之间的部位、第二腔体(19)内位于每个弹簧压块(11)两侧的部位分别安装一个弹簧限位圈(10),每块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外部边缘挤压在一个弹簧限位圈(10)上,以起到限制碟形弹簧(9)位移的目的;第一活塞杆(3)上位于中部封盖(8)和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之间的部位、第二活塞杆(3’)上位于头部封盖(4)和与头部封盖(4)相邻的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之间的部位、中部封盖(8)和与中部封盖(8)相邻的两块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之间的部位均套有一个碟形弹簧(9);第一腔体(18)内位于尾部封盖(15)和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之间、第二腔体(19)内位于尾部封盖(15)和与尾部封盖(15)相邻的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之间分别设有一个碟形弹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多级变刚度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3)与头部封盖(4)和中部封盖(8)之间、活塞(7)与缸体(14)之间均设有组合密封圈(5),以防止第一腔体(18)内的粘滞阻尼介质(17)溢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多级变刚度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杆(3’)与头部封盖(4)和中部封盖(8)之间、头部封盖(4)与缸体(14)之间均设有橡胶圈(13),以防止刚性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多级变刚度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滞阻尼介质(17)采用液体硅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多级变刚度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19)内位于头部封盖(4)和中部封盖(8)之间的弹簧压块(11)两侧的两块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间的距离小于连接在第二活塞杆(3’)内端的弹簧压块(11)两侧的两块带缓冲橡胶的弹簧压板(12)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18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可调式瓦线原纸预热工艺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配置方法以及对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