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科学保护用水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2762.6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8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9/06 | 分类号: | B01L9/06;B01L3/14;B01L99/00;B08B9/087;B08B13/00;G01N33/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高艳辉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科学 保护 水质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科学保护用水质检测装置,包括:样本管、手持检测器、支撑盘、进样管、支撑板、第二丝杠、清洗棉和底座,手持检测器上开设检测槽;支撑盘设置在手持检测器下方;进样管镶嵌在支撑盘上,进样管内开设有进样槽,进样槽一端连通检测槽,进样管的内部两侧开设清洗槽,进样管侧面开设进样口;支撑板滑动设置在进样槽中,底部连接第一丝杠,第一丝杠贯穿出进样管,且在贯穿处套设第一螺纹筒;两个第二丝杠分别设置在两个清洗槽中,且贯穿入清洗槽中,贯穿处套设第二螺纹筒;清洗棉套设在第二丝杠上,第二丝杠和第一丝杠均连接在底座上,底座和支撑盘之间连接有伸缩杆,本发明校对成功率高,检测方便且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环境科学保护用水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科学是为了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的科学,环境科学家检测环境质量,其中水质能直接反映一处的生态质量的高低,水质中的浊度和重金属含量更是能直接反映此处环境的污染程度。
目前环境科学保护用水的水质检测装置在对水质浊度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时,大多是直接在野外进行水质取样和检测,即采用一种便携式的检测装置对水质进行检测,但便携式的水质检测装置因为其要实现便携性,大多是可拆卸的水体容器,通过一个检测插孔对每个水体容器中的样本进行一一检测,但由于便携式的检测装置是在野外使用,野外取样的水体样本容器上的污物和附着物较多,纯水容器的容器壁也容易被检测者的手指污染,导致其在进行纯水校对的步骤时,容易出现校对失败的现象,导致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科学保护用水质检测装置,以解决在野外进行水质检测时校对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境科学保护用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样本管,底部设置固定件手持检测器,检测端设置用于样本管插入的检测槽;支撑盘,设置在所述手持检测器检测端的下方;进样管,镶嵌在所述支撑盘的中心轴位置上,所述进样管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进样槽,并且所述进样槽的一端连通所述检测槽,所述进样管的内部两侧开设清洗槽,在所述进样管的侧面位于进样槽的位置处开设进样口;支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进样槽中,顶部设置固定块,底部连接第一丝杠的一端,所述第一丝杠的另一端贯穿出所述进样管,且在贯穿处套设第一螺纹筒;两个第二丝杠,分别设置在两个清洗槽中,每个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贯穿入所述清洗槽中,在每个所述第二丝杠贯穿对应进样管进入清洗槽的贯穿处套设第二螺纹筒;清洗棉,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丝杠位于所述清洗槽的一段上,并通过两个第一丝杠转动开始传动;底座,所述第二丝杠和所述第一丝杠的另一端均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盘之间连接有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检测器还包括: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手持检测器的主体上;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手持检测器的主体上,用于控制伸缩杆的伸缩;手把,用于手持手持检测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固定杆,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侧面上,两个固定杆对称设置;卡头,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固定杆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的,与所述固定件卡合的固定块包括:固定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块上,且贯穿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杆从所述固定槽的一端穿过后,通过卡头卡住所述固定槽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循环净化器,所述循环净化器包括:清洗管,一端连接在所述循环净化器的顶部,另一端连通在所述清洗槽上;吸污管,一端连接在所述循环净化器的底部,另一端连通在所述清洗槽上;收集管,设置在清洗槽的内部底端,用于收集清洗过后的废水。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开设限位槽,所述清洗槽的顶部密封,所述第二丝杠的底端和限位槽的顶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限位槽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样槽的上方延伸有透明的延长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2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