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针组件和消融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2927.X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7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衷兴华;严韩平;杨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B18/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组件 消融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针组件和消融设备。其中,电极针组件包括:电极针,具有用于输出电穿孔消融的高压脉冲的导电区;显影层,覆盖于电极针的部分表面,用于与检测装置配合显影;鞘管,滑动套设于电极针外,用于刺入生物组织内;鞘管的周壁具有放电口,放电口用于暴露至少部分电极针的导电区。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当电极针组件整体插入患者体内后,无需拔出体外即可调节电极针实际插入人体的尺寸,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电极针需反复插拔以确定导电区的缺陷,不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电极针表面涂有显影层,通过检测装置与显影层的配合作用更能清晰观察电极针的位置,也能清晰获取肿瘤组织区域的外观影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针组件和消融设备。
背景技术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是肿瘤消融领域中的一种新消融方式。不可逆电穿孔消融使用高压脉冲作用于病灶部位,造成细胞膜的纳米级永久性穿孔,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现有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释放高压电脉冲的范围大多为500~5000V,电流为20~50A。
在利用不可逆电穿孔技术进行肿瘤治疗时,通常是先采用超声、核磁共振或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来确定患病部位,然后采用两根或多根电极针插入患者体内进行作用。
通常,金属电极针在检测装置下显示的影像存在伪影,一方面会对肿瘤组织周围的影像造成干扰;另一方面也无法准确对电极针进行定位。因此,电极针实际插入人体的尺寸无法精确测量,需要进行多次穿刺以确定肿瘤细胞所在的位置,这样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也不利于术后的伤口修复。除此之外,电极针的实际放电尺寸在插入人体后不可调节,若放电尺寸过大,会加剧患者的肌肉收缩程度,容易引发电极针移位,无法精确控制消融区域。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电极针组件和消融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极针实际插入人体的尺寸无法精确测量、电极针实际放电尺寸不可控制、无法清晰观察电极针的位置或无法清晰获取肿瘤组织的外观影像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针组件,包括:
电极针,具有用于输出电穿孔消融的高压脉冲的导电区。
显影层,覆盖于电极针的部分表面,用于与检测装置配合显影。
鞘管,滑动套设于电极针外,用于刺入生物组织内;鞘管的周壁具有放电口,放电口用于暴露至少部分电极针的导电区。
可选地,电极针包括:导电体和覆盖于导电体的部分表面的绝缘层。
绝缘层用于对导电体输出的高压脉冲进行屏蔽。
显影层与至少部分绝缘层层叠设置。
导电体未被绝缘层覆盖的表面形成导电区。
可选地,导电区位于电极针的针头部,显影层与靠近针头部的绝缘层层叠设置。
可选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
第一绝缘部覆盖于导电体的针头部。
第二绝缘部沿导电体的轴向与第一绝缘部间隔设置,位于第一绝缘部与第二绝缘部之间的导电体的表面形成导电区。
可选地,显影层与至少部分第一绝缘部层叠设置。
和/或,显影层与至少部分第二绝缘部层叠设置。
可选地,至少部分显影层与靠近导电区的绝缘层层叠设置。
可选地,电极针包括:导电体和覆盖于导电体的部分表面的绝缘层。
绝缘层用于对导电体输出的高压脉冲进行屏蔽。
至少部分显影层与绝缘层融合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29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挡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旋转设备轴振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