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3522.8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2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朝兴;廖逸韬;郭太良;张永爱;周雄图;王堃;李文豪;郑俊杰;郭家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5/24 | 分类号: | G01R15/24;H01F38/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丘鸿超;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器 电学 接触 远距离 传输 电压互感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基板、第二导电基板、激光二极管模组、激光接收模块和绝缘支撑模块;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与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分别构成电气连接,形成电感应模块;所述电感应模块用于设置在架空高压输电线产生的电场中,但不与高压线发生接触;所述激光接收模块用于通过大气信道接收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绝缘支撑模块用于电感应模块与高压线的电气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间隔设置,激光二极管模组设置在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二极管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激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二极管采用氮化镓基激光二极管、有机激光二极管、μLED激光二极管、量子点激光二极管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应模块与待测高压线的距离范围在0.1cm到50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应模块与所要探测的高压线之间的绝缘媒介为空气、绝缘陶瓷、绝缘塑料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支撑模块包括带有开口的绝缘屏蔽壳体,设置在开口处的透镜,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的绝缘夹板;所述透镜位于激光二极管的光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屏蔽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吸盘。
9.根据权利要求1-8其中任一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感应模块靠近架空高压输电线,其中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沿所检测高压线的径向排列;在高压的激发下,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之间受稳定变化的高压激发下产生交变电场,激光二极管在交变电场作用下进行周期性光输出;所述激光接收模块通过大气信道接收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激光器的非电学接触式远距离传输电压互感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接收模块对信号进行误差矫正,将最终有效电压值数值化后传输至用户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35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