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陶瓷产品的打磨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4830.2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4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邓举青;陈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5/04 | 分类号: | B24B5/04;B24B5/50;B24B55/06;B24B41/02;B24B41/06;B24B55/00;B08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赵艳 |
地址: | 2142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不同 规格 陶瓷产品 打磨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陶瓷产品的打磨加工装置,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方安装有气缸,所述油液筒内侧下方轴承连接有进液管,且所述进液管下方外侧均设置有可对不同规格的圆形陶瓷进行夹持固定的夹持机构,且所述打磨组件前方设置有在对圆形陶瓷打磨过程中同时能够辅助其缓慢旋转的联动机构。本发明,设置有联动机构,利用驱动伸缩杆配合着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带动从动轴、小齿轮和大齿轮同时旋转,从而使得大齿轮下方内侧轴承连接的进液管、第一伸缩杆、夹持板与陶瓷同时缓慢旋转,以上结构不仅能够均匀的对陶瓷外表面进行均匀打磨光滑,同时还避免了陶瓷打磨完成后外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陶瓷产品的打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陶瓷都有尺寸和表面精度要求,但由于烧结收缩率大,无法保证烧结后瓷体尺寸的精确度,因此烧结后需要再加工,陶瓷材料有高硬度、高强度、脆性大的特性,属于难加工材料;
陶瓷的加工流程通常分为:磨料加工、塑性加工、电加工、复合加工和光学加工等等,对于其中的磨料加工顾名思义就是对成型陶瓷的外表面进行打磨,市场上的陶瓷打磨装置针对不同外形的陶瓷有各式各样的,而现有的陶瓷打磨装置在使用时依然存在着缺陷,就比如:
1、其虽然能对不同直径的圆形陶瓷进行夹持,但不便于在对其外表面打磨时,同时配合着旋转的打磨组件自动缓慢360°翻转,从而导致了陶瓷外表面打磨完后产生凹凸不平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陶瓷的外观度;
2、其不便于对陶瓷打磨完后外表面的灰尘进行自动贴合擦拭清理,导致需要人工后期用抹布手动对其外侧的陶瓷粉尘进行清理,从而既增加了人工劳动力,又降低了陶瓷加工制作的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陶瓷产品的打磨加工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陶瓷产品的打磨加工装置,利用联动机构不仅能够均匀的对陶瓷外表面进行均匀打磨光滑,同时避免了陶瓷打磨完成后外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陶瓷产品的打磨加工装置,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方安装有气缸,且所述主支架内侧上方固定有油液筒,所述油液筒内侧下方轴承连接有进液管,且所述进液管下方外侧均设置有可对不同规格的圆形陶瓷进行夹持固定的夹持机构,所述主支架上方固定有方钢,且所述方钢内侧设置有可对其内侧油液进行挤压和收回的油液挤压机构,所述主支架右侧安装有可对不同规格的圆形陶瓷通过挤压机构调节进行均匀打磨的打磨组件,且所述打磨组件前方设置有在对圆形陶瓷打磨过程中同时能够辅助其缓慢旋转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固定在所述打磨组件上方的第二锥形齿轮,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前方内侧固定有驱动伸缩杆,所述驱动伸缩杆左端外侧焊接有第三锥形齿轮,且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左侧内部固定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方外侧焊接有小齿轮,所述主支架左右两侧上方均固定有竖管,且左侧所述竖管安装有可对打磨过程中的陶瓷表里进行擦刷清理的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连通在左侧所述竖管的第二伸缩杆,且所述第二伸缩杆末端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外侧卡合有海绵。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外侧上方焊机有大齿轮,且所述大齿轮外侧与所述小齿轮相互啮合,上述结构的设计,能够通过小齿轮旋转有效的带动大齿轮缓慢的进行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4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