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蜂窝蓄热结构的银膜复合布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5035.5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8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岩;吴昆明;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2 | 分类号: | B32B3/12;B32B5/08;B32B9/02;B32B9/04;B32B27/02;B32B27/36;B32B3/24;B32B25/10;B32B33/00;B32B37/12;A41D31/02;A41D31/06;A41D31/30;A41D31/1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蔡学中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蜂窝 蓄热 结构 复合 布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蜂窝蓄热结构的银膜复合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制备一种具有蜂窝蓄热结构的银膜复合布料,该布料包括蜂窝面层(1)、蜂窝里层(2)、设置于蜂窝面层(1)和蜂窝里层(2)相对面上的银膜层(3)、粘接于蜂窝面层(1)和蜂窝里层(2)之间且倾斜设置的蜂窝胶网(4);
所述蜂窝面层(1)和蜂窝里层(2)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均为蜂窝面,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为平面;
所述银膜层(3)包括聚合物乳胶多孔膜和金属银膜,所述金属银膜与蜂窝胶网(4)粘接;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玉米生物基纤维、中空聚酯纤维、Xw-ele导电纤维复合纺织,得到蜂窝面层(1)和蜂窝里层(2);
S2、于蜂窝面层(1)靠近蜂窝里层(2)的一侧表面以及蜂窝里层(2)靠近蜂窝面层(1)的一侧表面均贴上聚合物乳胶多孔膜,并在聚合物乳胶多孔膜表面均沉积金属银膜,待干燥备用;
S3、按照比例将氨纶弹性纤维、竹纤维、三氧化钼纳米粉体、纳米银抗菌颗粒、聚合物乳胶混合搅拌,得到混合胶液;
S4、将混合胶液呈蜂窝状喷射于干燥后的蜂窝里层(2)的平面上,接着将蜂窝面层(1)铺设于混合胶液上,在蜂窝面层(1)与混合胶液贴合后,混合胶液粘接于蜂窝面层(1)和蜂窝里层(2)之间,再斜向上拉起蜂窝面层(1),混合胶液拉伸并经干燥后得到蜂窝胶网(4),完成面料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蜂窝蓄热结构的银膜复合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胶网(4)包括氨纶弹性纤维、竹纤维、三氧化钼纳米粉体、纳米银抗菌颗粒、聚合物乳胶,所述氨纶弹性纤维、竹纤维、三氧化钼纳米粉体、纳米银抗菌颗粒、聚合物乳胶的质量比为0.5-1:0.2-0.3:0.1-0.2:0.1-0.2:8.3-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蜂窝蓄热结构的银膜复合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玉米生物基纤维、中空聚酯纤维、Xw-ele导电纤维先采用网络机进行三合一网络复合,接着采用络丝机、倍捻机加工形成网络复合加捻纱,最后采用三维纺织机纺织得到带有蜂窝面的蜂窝面层(1)和蜂窝里层(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蜂窝蓄热结构的银膜复合布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混合胶液喷射于蜂窝面上的喷射厚度为0.5-1mm,蜂窝面层(1)斜向上拉伸的垂直高度为0.1-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50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