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饲喂菌剂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5309.0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7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英;刘杨;秦维;吕青阳;许力山;姬高升;王茄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8;C12N1/16;A23K10/18;C12M1/34;C12M1/26;C12M1/10;C12M1/00;C12R1/25;C12R1/125;C12R1/865;C12R1/72;C12R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洪锦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饲喂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饲喂菌剂制备及其应用。具体技术方案为:一株植物乳杆菌,于2021年07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名称:20765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946。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动物饲喂菌剂作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能够有效的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动物疾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饲喂菌剂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动物肠道健康与其生长发育息息相关,而肠道微生物则是影响两者最关键的因素。动物肠道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动态平衡,这种微生态的平衡对于动物的健康极为重要。当动物肠道中有益微生物占优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控,形成一种利于动物健康的平衡状态,反之,当有益微生物处于劣势时,动物健康容易受到致病菌和有害物质的威胁,从而影响动物健康。因此控制动物肠道益生菌生态占位将直接调节动物的生长。
现报道最常见的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它们能产生乳酸、乙酸等小分子酸,还能产生促进动物采食欲望的酸香味以及分泌多种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胞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最为关键的是它们均满足饲料添加目录里面的要求,对动物安全、无害。
目前,这些益生菌多出现在青贮发酵的过程中,大部分为自然中存在的,且报道多出于对反刍动物的健康影响,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如何却极为少见。同时也很少报道将益生菌进行规模生产成为菌剂对动物进行饲喂,尤其是多种益生菌组合而成的菌剂是否更好、对多种动物进行饲喂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及是否具备除促进动物生长外的其他功能。综上所述,研发益生菌组合而成的复合型菌剂以及验证其对不同动物的影响变得较为重要,对养殖业存在极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物饲喂菌剂制备及其应用,其能够有效的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动物疾病等。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植物乳杆菌,于2021年07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名称:20765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保藏编号为:CGMCCC No.22946。
相应的,一株植物乳杆菌,其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相应的,一种动物饲喂菌剂,包括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酵母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包括酿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菌,所述光合细菌为红假单胞菌;所述酿酒酵母于2021年07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945,所述酿酒酵母的18S rDNA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相应的,一种动物饲喂菌剂的制备,将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利用发酵装置分别制备成菌液,将菌液混合后制成菌剂;所述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6~8:1~2:0.5~1:0.5~2,所述乳酸菌包括乳酸片球菌和植物乳杆菌。
优选的,述酵母菌包括酿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菌,所述光合细菌为红假单胞菌;所述乳酸片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1:1,所述酿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菌菌液的体积比为1:1。
相应的,动物饲喂菌剂作为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相应的,一种发酵装置,包括带有顶盖的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内设置有顶端伸出混合筒顶部、底端可开合的量筒,所述混合筒的周向上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培养器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内、位于限位环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53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