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5649.3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9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谷红军;王川;王林;张鑫;郭朝阳;张之壮;齐胜;刘亚楠;宫保通;马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瑞星燃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F17D1/02;F17D5/00;F16K17/20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付震夯 |
地址: | 053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埋式 地下 调压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燃气输配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及其使用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包括底部承压腔和顶部非承压腔,底部承压腔包括过滤切断筒、调压筒,过滤切断筒设有上部来气腔、下部第一净气腔来气管、滤芯、切断阀,调压筒设有上部出气腔、下部第二净气腔、有出气管、调压器、消音器,过滤切断筒的上面设置有第一非承压腔,调压筒的上面设置有第二非承压腔。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双筒结构采用简洁的气路结构,并结合净气腔和出气腔两个缓冲区域,避免了复杂气路对流态的影响,可有效保障供气的稳定性。非承压腔界面布局清晰、整洁、易懂,操作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气输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埋式地下调压箱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城市对城市面貌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落地式燃气调压装置及其配套露天管道愈发不能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加上城市用地更加的紧张,便有了公共设施从露天转向地下的趋势。
占地面积更小、并且直埋于地下的燃气调压设备正是解决城市管理中燃气设备放置难题的一剂良方。
然而直埋式地下调压设备绝不仅仅是将原有地上设备转地下安装那么简单,它必须更加安全可靠,便于地面操作,不能有受限空间带来人身安全问题;
现有地下调压箱技术普遍为通过将现有地上设备简化、拼凑后,安装于防护箱体中,再埋于地下,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 直接利用地上设备通用的调压器单元
通用型调压器安装于地面上时有足够的安装、检修和操作空间,然而安装在埋地后的狭小空间内后,传统的法兰安装方式不再适用,并且再无足够的检修和操作空间,这成为了地下调压设备调压主体检修和操作困难的重大原因;
并且通用型调压器还存在参数上的适用性问题:
满足压力和流量参数的调压器,由于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增加了埋地的困难;
满足埋地结构和体积的调压器,又因压力参数不匹配,造成进行不稳定;
其二、 地上管道连接形式不适用于地下设备
地下设备空间有限,没办法沿用地上的管道连接形式,特别是法兰、螺纹等连接,根据没有紧固或者拆卸的空间。现有技术仍沿用传统连接形式,则必造成地下空间扩大,一是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位置,二是防护箱体里存在受限空间,需要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进行操作,必然造成重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其三、 流态的影响
现有技术因迁就通用设备的安装,造成了内部气路变化较多,并且流道结构无法保持良好的形状,从而造成对气流流态的严重影响,导致供气不稳;
其四、 布局问题
现有技术地下调压箱常见结构布局:
第一种 大容积箱体式布局
采用大容积的筒体或箱体做为防护壳体,将管路、调压设备、安全保护设备、过滤设备等一并塞入;
缺陷:由于体积庞大,工作人员无法在地面进行操作和检修,因此需要人员进入壳体内部,造成了受限空间问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种 高度集成式布局
为了获得更小的占用空间,采用了小尺寸的调压设备,大大牺牲了调压设备对于工况性能的满足度。并且将小体积的调压设备、安全保护设备、过滤设备等过度压缩空间进入重叠组合,带来了检修的困难,往往做最简单的检修保养都必须将重叠组合满足吊出地面,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大大增加了现场工作难度。并且空间极度压缩后,各种工艺线路、信号反馈管路等错综复杂、凌乱不堪,增加了检修和恢复的可操作性;
第三种 敞开式布局
为了解决内部构造结构复杂和空间较大带来的受限空间问题,而将防护壳体做成敞开式布局,以便增加通风性能,从而避免人员安全隐患。敞开式结构无法防雨、防水淹,甚至是最基本的物理防护等,造成防护壳体无法起到真正的防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瑞星燃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瑞星燃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56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充电桩
- 下一篇: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