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75711.9 申请日: 2021-10-09
公开(公告)号: CN113717900B 公开(公告)日: 2023-02-14
发明(设计)人: 黄菊青;林斌;王琦;官雪芳;赖呈纯;高慧颖;李洁;赖恭梯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9/16;A23L33/135;A23L5/40;A61K35/747;A61P31/04;C12R1/225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3 福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发酵 杆菌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所述菌株保藏名称为发酵乳杆菌B153,于2018年9月1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54。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发酵乳杆菌在制备抑制创伤弧菌药物、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中的应用,在降解偶氮类人工合成色素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低植酸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发酵乳杆菌B153具有很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和较高的植酸酶活力,能够显著抑制致病菌创伤弧菌的生长;该菌株能够显著降解偶氮类人工合成食用色素。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发酵乳杆菌B153具有较高的社会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株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植酸即肌醇六磷酸,又称六磷酸肌醇,由一分子肌醇与六分子磷酸结合而成,是植物体内磷的主要储存形式(占总磷的18%~88%)。植酸在禾谷类、豆科作物中广泛存在,也是植物体内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植酸盐形式的磷不容易可被单胃动物利用,并会导致集约化地区畜牧生产磷污染的问题。植酸与必需膳食矿物质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限制谷物和豆类对人体和动物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植酸可与多价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降低了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继而引起人体和动物相应的金属营养元素缺乏症。在动物消化道的酸性条件下,植酸可与二价金属离子(Zn2+、Cu2+、Fe2+、Mn2+、Ca2+等阳离子)、带正电的蛋白质、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植酸—金属阳离子的络合物、植酸•蛋白质、植酸•金属阳离子•蛋白质(氨基酸)的复合物,上述络合物或复合物不仅基团之间的亲和力强,且其本身难以溶解,不仅影响磷的利用率,同时还影响矿物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率,甚至对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因此,科学家们尝试通过植酸酶来水解膳食植酸以提高膳食营养素的利用率并减少动物中磷的排泄量。自然界中微生物是植酸酶的主要来源,科学家们从自然界中发现了多种产植酸酶的微生物,如细菌(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霉菌(黑曲霉、米曲霉)和真菌等。然而,目前为止所获得的产植酸酶微生物大部分来源于土壤,并有少部分来自动物肠道,国内外尚未见到来源于人类母乳的产植酸酶微生物的相关报道。

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海水中,创伤弧菌可从牡蛎等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该菌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经口感染。经伤口感染时可导致蜂窝织炎及骨髓炎等多种炎症,经口感染时常迅速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感染本菌后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目前,对于这些致病菌主要还是采用抗生素进行抑菌治疗,但是抗生素存在耐药性的问题,因此,开发能够有效抑制创伤弧菌生长的非抗生素类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偶氮类合成色素因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其种类有很多,熟知的有苏丹红、柠檬黄、日落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和诱惑红等。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发现了偶氮类色素的毒性作用,如使肝细胞生长异常,影响酯酶同工酶的表达,以及致突变作用等,因此多数偶氮色素已被禁止添加到食物中。我国2014年最新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 0-2014)》中对允许使用的柠檬黄、日落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和诱惑红等11种偶氮类色素在食品中的限量及使用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严禁超量或超范围添加。

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是我国批准的可用于普通食品的菌种之一。发酵乳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口腔及肠道,发酵乳制品和植物原料发酵物等诸多环境中,它具有乳杆菌属调节肠道和增强免疫力等益生功能,其代谢产生的细菌素具有优良的抑菌性能。目前,发酵乳杆菌的益生功能及其在食品、医疗保健等领域发挥的作用已受到食品届内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为止,行业内未见来源于人类母乳的高产植酸酶的发酵乳杆菌,也未见将发酵乳杆菌开发用于抑制特定致病菌创伤弧菌的药物、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的相关报道,亦未见将发酵乳杆菌用于降解偶氮类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57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