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心蟹味排自动化分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8004.5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5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特忠;魏建龙;张合山;张合义;韩毅;王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升隆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06 | 分类号: | B26D1/06;B26D7/22;B26D7/02;B26D7/20;B26D7/26;B26D7/06;B26D7/32 |
代理公司: | 南昌科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3 | 代理人: | 胡群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心 蟹味排 自动 化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心蟹味排自动化分切系统,其通过设置分切凹槽,可使连续分切夹心蟹味排时切刀无需接触台面,有效保护了切刀;并且利用分段式台面实现夹心蟹味排的连续分切,避免了夹心蟹味排集中收集起来发生黏连的缺陷;换刀工序简便且有保护措施,整体自动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可串联于食品生产线,也可单独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心蟹味排自动化分切系统。
背景技术
夹心蟹味排,是一种夹心食品,如图1所示,一般为扁形长条的内外层结构,外层起包覆作用,内层为肉馅状的蟹味风味层。
制备夹心蟹味排一般是先制成长条,然后进行分切成小块。现有技术中,夹心蟹味排一般是以切刀分切、分切后的小块被集中收集在容器皿中。
但由于夹心蟹味排的外层和内层具有一定的粘性,集中收集容易发生黏连,分开黏连的夹心蟹味排又容易造成其表面破损。同时,集中收集后需工作人员定时更换容器皿,自动化水平较低,工作连续性不强,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切刀粘料现象严重,清理或换刀工序较繁琐且无保护措施。
基于此,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夹心蟹味排自动化分切系统,其自动化水平高,可串联于食品生产线,也可单独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心蟹味排自动化分切系统,其利用分段式台面实现夹心蟹味排的连续分切,避免了夹心蟹味排集中收集起来发生黏连的缺陷,换刀工序简便且有保护措施,整体自动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可串联于食品生产线,也可单独使用。
一种夹心蟹味排自动化分切系统,所述分切系统包括第一台面1和第二台面2,所述第一台面1和所述第二台面2相连,所述第一台面1略高于所述第二台面2;所述第一台面1中央设有第一输送带4,所述第二台面2中央设有第二输送带5;所述第一台面1和所述第二台面2相连部位有分切凹槽6,所述第二台面2靠近所述分切凹槽6的一端设有容置槽7和2个第二固定柱14;所述分切凹槽6上端设有依次连接第一传动轴9、第一气缸8的切刀10,所述切刀10与所述第一传动轴9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容置槽7内设托举块13,所述托举块13依次连接第二传动轴12、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固定柱14通过转轴与第二“L”形面板15、第二紧固螺栓16相连,通过旋紧所述第二紧固螺栓16可固定所述第二“L”形面板1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面1和所述第二台面2底部连接支撑腿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带4为间歇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带5为连续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2个第二固定柱14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柱14上设置第二调节槽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台面1靠近所述分切凹槽6的一端设有2个第一固定柱18,所述第一固定柱18通过转轴与第一“L”形面板19、第一紧固螺栓20相连,通过旋紧所述第一紧固螺栓20可固定所述第一“L”形面板19。
进一步的,所述2个第一固定柱18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输送带4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柱18上设置第一调节槽21。
进一步的,上述分切系统的工作模式为:所述第一输送带4运行输送夹心蟹味排至所需位置后,所述第二气缸11开始起顶,直至所述托举块13与所述第二“L”形面板15的底部对夹心蟹味排形成夹持作用后,所述第一气缸8开始进刀,分切完成后,所述第一气缸8开始退刀,同时所述第二气缸11收缩,所述切刀和所述托举块复位后,所述第二输送带5将分切后的小块输送至下一工序。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升隆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升隆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8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