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协同加热与破碎的干燥热解一体化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8184.7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1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坤;马春元;张彪;朱子霖;闫瑞;张鑫;宋德升;潘峰;张立强;王涛;周滨选;许焕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祥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47/44;C10B57/10;B02C17/10;B02C17/1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加热 破碎 燥热 一体化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有机废弃物干燥热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协同加热与破碎的干燥热解一体化装置及工艺。该装置结构集成了球磨机和回转窑的结构优势,采用了传热破碎球体外循环,既能避免固体杂质的影响,保证该装备具有连续的运行能力,同时能够解决易结焦、热解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有机废弃物干燥热解的经济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废弃物干燥热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协同加热与破碎的干燥热解一体化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工业有机废弃物普遍存在于诸如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加工、维修、资源开采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多个工业生产领域,每年排放出大量的各类有机废弃物。工业有机废弃物通常具有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有毒等特点,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差、能力小、费用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有机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含碳氢有机类物质,将其视为一种潜在资源,而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污染废弃物,利用干燥热解技术将有机废弃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固态、液态可燃物质的化学分解过程,是近年来处理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一种资源和生态和谐的新理念、新途径,不仅能实现对有机废弃物的清洁和资源化回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已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回转窑以及回转设备的热解设备都要求有机废弃物中含量不能有石块、砂砾、金属块等杂质,否则影响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但是现实中一般有机废弃物中都会含有大量的固体杂质,这部分固体杂质可能是石块、砂砾、金属块或其他难以受干燥热解的物质,这部分固体杂质受热后并不发生形态上的变化,为了避免这部分固体杂质对干燥热解产生不利影响,现有技术一般需要对有机物料在进入干燥前分离出杂质,不仅需要单独的筛分装置,增加了筛分设备上的投入,而且由于有机物料的自身黏连特性,现有技术采取的分离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结焦的现象,导致干燥热解过程中热效率低。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干燥热解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对有机废弃物高质高值利用助力碳中和、碳达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废弃物包容性差,干燥热解过程中热效率低,且难以避免结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协同加热与破碎的干燥热解一体化装置,该装置结构集成了球磨机和回转窑的结构优势,采用了传热破碎球体外循环,既能通过破碎固体杂质降低其对热解过程的影响,提升有机废弃物的包容性,保证该装备具有连续的运行能力,同时能够解决易结焦、热解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有机废弃物干燥热解的经济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具体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球协同加热与破碎的干燥热解一体化装置,其包括以下构件:
进料螺旋输送组件,用于将物料仓内的有机废弃物和传统破碎球一起送至干燥热解炉进行处理;
干燥热解炉,干燥热解有机废弃物的场所,其包括干燥筒体和热解筒体,干燥筒体位于热解筒体内部,所述的干燥筒体靠干燥筒体支撑装置与热解筒体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体化装置;
螺旋出料组件,用于将干燥热解炉中处理后的产物导出,并送至多级筛分装置;
多级筛分装置,用于分离干燥热解产物炭粉、没有热解的杂质以及传统破碎球;
传热破碎球提升机,将多级筛分装置分离出的传统破碎球送至物料仓,进行传热破碎球的循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球协同加热与破碎的干燥热解工艺,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祥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未经山东祥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8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