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血管动脉瘤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9264.4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1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M·阿伯亚蒂斯;E·恩格森;A·罗斯奎塔;S·威尔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罗闻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血管 动脉瘤 装置 | ||
本文公开了用于治疗血管缺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例如,本发明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包括近侧部分、远侧部分和在近侧部分与远侧部分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1006、106、1106、1206、706、806、906)的闭塞装置。远侧部分可包括引导区域和从引导区域向远侧延伸的引入元件。当闭塞装置处于展开配置时,中间部分(1006、106、1106、1206、706、806、906)可在闭塞装置中形成预设弯曲,所述预设弯曲将引导区域相对于近侧部分成一定角度定位。因此,当将闭塞装置向远侧推出递送导管进入动脉瘤中时,引导区域引导远侧部分远离通过颈部离开动脉瘤,使得近侧部分越过颈部并且通常保持在动脉瘤内。
本申请是名称为“用于治疗血管动脉瘤的装置”、申请日为2017 年7月1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7/041905、国家申请号为 201780038269.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8月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5/228,278 号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总体涉及用于治疗血管缺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通常由疾病或血管壁的弱化引起的血管的充血性扩张。 动脉瘤壁可逐渐变薄,这增加了导致出血性中风甚至猝死的破裂风 险。在美国,每年约有30,000例至40,000例动脉瘤破裂,占所有中 风的约5%。动脉瘤破裂后的预后较差;30天的死亡率约为45%,只 有40-50%的幸存者获得了积极的功能结果。预防动脉瘤破裂的常规 方法通常包括用金属线圈包裹动脉瘤以减少血液流入动脉瘤并防止 进一步扩大和破裂。此类线圈通常被称为“栓塞线圈(embolic coil)”或 “微线圈(microcoil)”,并且可以基于它们的结构特性分为以下三组: 框架线圈(framing coil)、填充线圈(filling coil)和修形线圈(finishing coil)。将框架线圈首先插入动脉瘤中并形成基础结构,随后递送的填 充线圈被包装在该基础结构中。因此,框架线圈比填充和修形线圈更 坚硬以提供结构稳定性,并且通常具有复杂或三维形状以近似动脉瘤 的边缘。相反,填充线圈比框架线圈更柔软,并且多个填充线圈被包 装在一个或多个框架线圈的框架内以实现高填充密度。最后递送修形 线圈以填充填充线圈之间留下的任何剩余间隙。
然而,栓塞线圈具有若干缺点。首先,栓塞线圈通常仅达到 20-40%的填充密度(即,插入动脉瘤囊的线圈的体积与动脉瘤囊的体 积的比率)。结果,在约30%的线圈案例中血液继续流入动脉瘤(也称 为再通),这可导致动脉瘤随时间进一步肿胀。另外,因为线圈必须 非常小以装配在微导管内以递送通过微小颅血管,所以通常需要许多 线圈来充分填充动脉瘤。这些众多的线圈必须一个接一个地递送,从 而增加了手术时间和复杂性。另一个缺点是栓塞线圈不能适应各种各 样的动脉瘤形状和大小。例如,栓塞线圈难以在宽颈动脉瘤内稳定, 这可导致一个或多个线圈迁移越过颈部,从而使一部分迁移的一个或 多个线圈伸入亲本血管(parent blood vessel)中。迁移的一个或多个线 圈的突出部分可以是血栓栓塞的病灶(nidus),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是 致命的。为了解决这个缺点,许多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将颅内支架跨 越动脉瘤颈部放置以防止全部或部分线圈迁移越过颈部。然而,颅内 支架也可能是血栓栓塞的病灶,并且进一步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成本。 因此,需要用于治疗动脉瘤的改进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的处于展开配置的闭塞装置 的等距视图。
图1B是展开的并保持细长配置的图1A中所示的闭塞装置的顶 视图。
图1C是显示沿闭塞装置的纵向轴线的不同位置处的闭塞装置的 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的从递送导管展开时的图1A-1B的闭塞装置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惠有限合伙公司,未经柯惠有限合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9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