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水溶肥料中岩藻多糖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1502.5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7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申培丽;李璇;张琳;王海朋;梁红娜;程晓;王盼;王发合;秦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94 | 分类号: | G01N30/94;G01N30/95;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高元吉 |
地址: | 266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肥料 中岩藻 多糖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用于测量水溶肥料中岩藻多糖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样品溶解于第一酸性溶液进行处理,过滤后移至透析袋,将透析袋内的溶液定为待测液;取待测液加入第二酸性溶液混匀,然后在沸水浴中处理后,加入显色溶液,通过吸光度值测定待测液中岩藻糖的浓度,由岩藻糖的浓度确定样品中岩藻多糖的含量。本发明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岩藻糖定性分析,实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分析成本大大降低,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此外,本发明的方法排除了水溶肥料中添加的各种物料对岩藻糖含量检测的干扰,真实客观反映水溶肥料中岩藻多糖的含量,且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溶肥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测量水溶肥料中岩藻多糖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是海洋有机物初级生产者,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海藻富含钙、铁、锰、锌等矿质营养元素,海藻酸、褐藻淀粉、岩藻多糖、木聚糖、葡聚糖等多糖组分,糖醇、氨基酸、维生素、细胞色素、甜菜碱、酚类等各种化合物,以及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天然激素类物质。因此,海藻提取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刺激剂,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果实质量,增强作物抗逆性,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与化学肥料相比,海藻肥具有安全无毒、营养高效、环境友好的优势,已经成为肥料制造领域的热门产品。
岩藻多糖是一种含有岩藻糖和硫酸基团的水溶性杂多糖,在海带、裙带菜、泡叶藻、墨角藻等褐藻植物中都有广泛分布,占藻体干重的1-20%,是褐藻中继褐藻胶后第二大含量较高的活性成份。岩藻多糖是岩藻糖,经过硫酸酯化后形成α-L-岩藻糖-4-硫酸酯。此外还有半乳糖、鼠李糖、木糖、葡萄糖醛酸等。其中,岩藻糖是岩藻多糖的特征性指标。
岩藻多糖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如保湿、抗病毒、抗氧化和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功效包括诱导植物抗逆性,如抑制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提高作物抗旱、耐盐性等。
大部分生物刺激剂是混合物,检测方法落后,无法证明具体活性成份,再加上肥料行业竞争较激烈,行业盈利能力降低,导致肥料企业极少引入先进的检测方法,各种寡糖、多酚、海藻酸、聚谷氨酸等甲壳提取物、植物提取物、微生物代谢物等在肥料中检测难度更大,检测方法落后,无法自证“清白”。同时节能减排、减肥增效是肥料行业发展中的重要要求,肥料产品先行,标准滞后,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规范和完善肥料的检测评价体系,才能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肥料产业继续蓬勃发展。
海藻源生物刺激剂市场增长迅速,但是同样存在成份复杂,功效不明确,质量参次不齐等问题,已进入发展瓶颈,缺乏理论和技术创新。目前较为成熟的岩藻多糖检测方法只有水产行业标准(SC/T 3404-2012)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团体标准(植物提取物岩藻多糖)中规定岩藻多糖检测方法,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特征性成份岩藻糖含量。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4280490A公开了一种褐藻多糖硫酸酯的质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HPLC-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对褐藻多糖硫酸酯进行含量分析,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采用至少一根以上适合多糖的分离范围为 2,000-1,000,000道尔顿的色谱柱组成;流动相采用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 (87:17,V/V);HPLC柱温为室温;流速为0.1mL/min-1.0mL/min。不过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操作复杂,分析成本高,样品需要衍生化后进行色谱分析,虽然检测高纯度样品效果较好,受干扰因素小,但不适合成份复杂、含量低样品的检测。
背景技术中的信息仅仅在于说明本发明的总体背景,不应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这些信息构成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1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