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渣研磨用生物质燃料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2667.4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4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森;貢杰;沙琼;王琳;徐成刚;黄玉荣;俞能春;黄安;杨炳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马钢嘉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1/00 | 分类号: | F23K1/00;F23K3/16;F23B40/00;F23J15/06;B02C4/1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1 | 代理人: | 董华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渣 研磨 生物 燃料 供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渣研磨用生物质燃料供热系统,包括保温箱体、位于保温箱体内的燃烧腔和与燃烧腔相连接的加热盘,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腔内燃烧后产生高温的气体,并输送至加热盘内为矿渣研磨时进行供热;所述所述燃烧腔包括相连通的固体燃烧腔和完全燃烧腔,完全燃烧腔位于固体燃烧腔上方,在固体燃烧腔内下部设有炉排,完全燃烧腔内壁上设有点火器,固体燃烧腔用于燃烧固体生物质染料,完全燃烧腔用于完全燃烧固体燃烧腔产生的不完全燃烧气体;本系统在进行供热时,通过双燃烧腔的设置、输入控制结构进行定量输送避免过度堆叠,保证了生物质燃料的利用率,并且二次燃烧减少了不完全氧化气体的产生,降低了污染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渣处理配套设备,具体是一种矿渣研磨用生物质燃料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矿渣是在高炉炼铁过程中的副产品。在炼铁过程中,氧化铁在高温下还原成金属铁,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杂质与石灰等反应生成以硅酸盐和硅铝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经过淬冷成质地疏松、多孔的粒状物,即为高炉矿渣,简称矿渣。
矿渣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在高炉矿渣生成到应用之间,需要对高炉矿渣进行加工处理,其中在粉碎研磨时,为了避免高炉矿渣冷却后质地变硬影响加工效率,通常还会进行供热保温,而燃烧生物质材料是一种比较环保、成本合适的供热方式,但目前的生物制燃料供热时,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堆叠燃烧不充分造成生物质燃料浪费、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不完全氧化气体造成二次污染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渣研磨用生物质燃料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渣研磨用生物质燃料供热系统,包括保温箱体、位于保温箱体内的燃烧腔和与燃烧腔相连接的加热盘,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腔内燃烧后产生高温的气体,并输送至加热盘内为矿渣研磨时进行供热;所述所述燃烧腔包括相连通的固体燃烧腔和完全燃烧腔,完全燃烧腔位于固体燃烧腔上方,在固体燃烧腔内下部设有炉排,完全燃烧腔内壁上设有点火器,固体燃烧腔用于燃烧固体生物质染料,完全燃烧腔用于完全燃烧固体燃烧腔产生的不完全燃烧气体,在完全燃烧腔顶部连接有高温气体输出管,所述加热盘与高温气体输出管前端对接连通,用于接收完全燃烧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气体,所述保温箱体内还设有与燃烧腔并列设置的原料腔,所述原料腔底部通过输入通道与固体燃烧腔对接连通,在输入通道中设有输入控制结构进行生物质原料的定量输送。
所述输入控制结构包括定量输入器和挤压辊,所述挤压辊位于输入通道与原料腔的连接处,定量输入器位于输入通道与固体燃烧腔的连接处,所述输入通道倾斜设置,在保温箱体外壁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挤压辊传动连接,所述定量输入器包括定位轴和多个分隔板,定位轴转动安装在输入通道下端内壁中,分隔板等间距分布在定位轴外壁上,所述保温箱体上还设有与定位轴固定连接的联动轴,联动轴与保温箱体转动连接,且联动轴通过传动带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保温箱体内还设有助燃气体箱用于向燃烧腔内输送助燃气体提高燃烧效率,所述助燃气体箱侧面设有开关阀,开关阀通过管道连接有三通控制阀,三通控制阀还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前端伸入固体燃烧腔内炉排下方,第二连接管前端伸入完全燃烧腔内;所述助燃气体箱还连接有热交换输入管,所述热交换输入管前端对接助燃气体补充装置,且热交换输入管主体呈螺旋状盘绕在高温气体输出管外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体燃烧腔和完全燃烧腔的连接处设有拦截网,用于避免燃烧产生的粉尘等进入完全燃烧腔和高温气体输出管中造成通路堵塞;所述高温气体输出管上还设有过滤箱,用于进行水汽和粉尘的再次吸收过滤;在保温箱体外壁上还设有保温套,进一步提高保温箱体的热隔绝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马钢嘉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马钢嘉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2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