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3053.8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6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蔡婧怡;吴玉程;张雪茹;姚尚智;舒霞;米赛;崔接武;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9/00 | 分类号: | C09K9/00;E06B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3 | 代理人: | 王海荣;严田青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晶态 非晶二 氧化 钛电致 变色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是通过配制钛源前驱体溶液并采用溶剂热法使晶态二氧化钛和非晶二氧化钛形成多孔混晶结构并沉积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得;配制钛源前驱体溶液的方法为:按配比将钛源和去离子水加入到环己醇中,搅拌溶解后得到钛源前驱体溶液;其中,钛源为氟钛酸铵、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的混合物,其中环己醇含量为50ml,氟钛酸铵、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和去离子水的含量分别为0.198-0.99g、0.85-3.4g、0.71-2.84g、25-100μL,得到的非晶二氧化钛和晶态二氧化钛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接触,形成混晶结构,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得到致密、均匀、透明的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经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FTO导电玻璃基底表面清洗:将FTO导电玻璃基底依次置于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分别进行超声清洗8-12min,超声清洗后的FTO导电玻璃基底置于滤纸上,采用红外灯烤干;
(2)配制钛源前驱体溶液:按配比将钛源和去离子水加入到环己醇中,搅拌溶解后得到钛源前驱体溶液;其中,钛源为氟钛酸铵、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的混合物;环己醇含量为50ml,氟钛酸铵、钛酸四丁酯、异丙醇钛和去离子水的含量分别为0.198-0.99g、0.85-3.4g、0.71-2.84g、25-100μL;
(3)溶剂热反应:将步骤(2)配制的钛源前驱体溶液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将FTO导电玻璃基底的导电面朝下45 ° 固定于钛源前驱体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40-190℃,反应时间为120-420min,得到溶剂热反应产物;
(4)干燥处理:采用去离子水对步骤(3)得到的溶剂热反应产物反复冲洗,冲洗后的溶剂热反应产物在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时温度为50~100℃,干燥时间为200-1000min,得到干燥处理产物;
(5)热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干燥处理产物在空气中进行退火处理,其中,退火温度为200-450℃,退火时间为30-120min,升温速率为1-10℃/min,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得到致密均匀的透明薄膜,即为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可以在+0.2V至-1.5V的不同电压下实现透明和深绿色的迅速可逆转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的对比度为36.1-65.2%,相应的着色效率为17.4-30.1cm2/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晶态/非晶二氧化钛电致变色材料在彩色状态下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存在于可见光区的453nm和700nm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30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呼吸机雾化模块、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