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替罗非班中间体化合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4291.0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7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时江华;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1/96 | 分类号: | C07D211/96;C07D2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罗非班 中间体 化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替罗非班中间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4‑吡啶丁醇、对甲苯磺酰氯为起始物料反应得替罗非班新中间体化合物。同时本发明提供了该新中间体化合物与N‑正丁基磺酰基‑L‑酪氨酸乙酯反应制备替罗非班关键中间体(S)‑2‑(丁基磺酰氨基)‑3‑(4‑(4‑(吡啶‑4‑基)丁氧基)苯基)丙酸(酯),该中间体进一步反应可得盐酸替罗非班。本发明提供的新中间体合成方法简单,以该新中间体制备替罗非班合成路线短,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稳定,适合大量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替罗非班中间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替罗非班(tirofiban hydrochloride),化学名为N-(丁基磺酰基)-O-[4-(4-吡啶基)丁基]-L-酪氨酸盐酸盐,由默克公司开发的第一款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血小板模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以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动脉粥样斑块切除术的患者,该药物作用机制独特,对血小板GPIIb/IIIa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半衰期短、无抗原性、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性药物,结构式如下:
对于替罗非班合成工艺现有工艺大都以正丁基哌啶(吡啶)衍生物为底物,与L-酪氨酸衍生物进行缩合形成替罗非班骨架,再经相应的脱保护及成盐,得到目标产物。
如美国专利申请US5206373及文献盐酸替罗非班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43(6):408-410.报道了以4-甲基吡啶为原料,无水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在正丁基锂的作用条件下与1-氯-3-溴丙烷反应合成4-(4-吡啶基)-氯丁烷盐酸盐,同时,以L-酪氨酸为原料,在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与吡啶环境下,与1-丁基磺酰氯反应生成N-丁磺酰基-L-酪氨酸,二甲基亚砜中N-丁磺酰基-L-酪氨酸与4-(4-吡啶基)-氯丁烷盐酸盐在氢化钾作用下反应合成N-丁磺酰基-O-(4-吡啶基)丁基-L-酪氨酸,再以冰醋酸为溶剂,钯碳做催化剂,高压催化氢化得到化合物N-丁磺酰基-O-4-(4-哌啶基)丁基-L-酪氨酸,盐酸成盐,制备得盐酸替罗非班:
文献Tetrahedron,1993,49;5767-5776.报道了以正丁基哌啶衍生物为底物,与L-酪氨酸衍生物进行缩合形成替罗非班骨架,再经相应的脱保护及成盐,得到目标产物:
研究以上工艺发现在正丁基哌啶(吡啶)衍生物与L-酪氨酸衍生物进行缩合形成替罗非班骨架时会生成双取代杂质,且该杂质在后续提纯步骤中很难去除:
叶家林等在盐酸替罗非班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024(005):821-824.上以L-酪氨酸为原料,经酯化、磺酰化、mitsunobu反应、水解、催化氢化、成盐等6步反应得到盐酸替罗非班:
此法中Mitsunobu反应需使用三苯膦,生成的三苯氧膦难以除去,对环境有一定危害,并且该反应总收率仅有33%,不利于工业生产。
鉴于目前制备替罗非班在上述问题,研究寻找一条反应条件温和,操作过程简便,产品收率高、纯度高,生产成本低的适合工业化生产替罗非班中间体化合物(S)-2-(丁基磺酰氨基)-3-(4-(4-(吡啶-4-基)丁氧基)苯基)丙酸(酯)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4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