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5088.5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6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何长明;彭功勋;熊勇;杨宏助;肖立拓;钱朝清;马立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4;E02D3/00;E02D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聂志伟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土 路段 复合 地基 处理 工艺 | ||
1.一种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整平原地面,将预制的定位环压入地基中,所述定位环的顶端距离原地面1.0m-2.5m,所述地基于所述定位环的上方形成有环形空腔;
将管桩对应压入所述定位环中,并穿入所述地基的持力层中,所述管桩的上方形成有腔室;
将所述环形空腔中的土体清理至所述管桩的内腔中,所述环形空腔和所述腔室连通,形成圆柱形空腔;
在所述管桩的顶部安装限位器,并使所述限位器连接或抵接于所述管桩和所述定位环;
在所述圆柱形空腔中填入轻型柔性填充物;
在所述轻型柔性填充物的上方填筑散体填充物至原地面,形成桩顶柔性支撑结构;
在原地面上设置土工格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由高强钢筋和混凝土预制而成,所述定位环的壁厚为100mm~150mm,所述定位环的高度为200mm~300mm,所述定位环的外径大小为600mm~1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送桩器将所述定位环压入所述地基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器的上方设置多层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之间采用多根竖向钢丝连接,在所述限位器的上方浇筑第一气泡混合轻质土,所述第一气泡混合轻质土与所述钢丝网固结成所述轻型柔性填充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器的上方设置若干段预制件,所述预制件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材料或第二气泡混合轻质土制造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体填充物包括碎石和/或砂子和/或石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土工格室层的上方设置填土,所述填土的厚度为H1,所述土工格室层的厚度为H2,所述散体填充物的厚度为H3,所述轻型柔性填充物的厚度为H4,其中,H2+H3+H4+H5≥3.0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基中沿横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桩顶柔性支撑结构,所述管桩的直径为d,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L=5d~7d,所述定位环的外径为D1=d+0.4m,所述管桩的受力范围D2=D1+2*H3tanα,其中,α为地基压力扩散线角,H3为0.5m~1.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设于所述定位环的顶部或所述定位环的内部,所述限位器于所述定位环的内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嵌入所述管桩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的底部形成有刺入端,所述刺入端的轴向剖面呈尖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508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意图分析的税务语音导税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阀杆上料下料的料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