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草制备成肥料加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5717.4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6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珩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珩达 |
主分类号: | A01F29/04 | 分类号: | A01F29/04;A01F29/09;A01F29/16;C05F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王红印 |
地址: | 4524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草 制备 肥料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草制备成肥料加工设备,涉及资源再利用领域,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端安装有主体箱,所述主体箱的外壁安装有散热板,所述主体箱的顶端开设有进料槽,所述主体箱的一侧开设有出料槽,所述主体箱的内部安装有排水管,所述主体箱的内部位于排水管的两侧安装有转动轴。本发明通过设置联动块、联动齿条、挤压板,当联动块转动时带动联动齿条进行来回往复的运动,联动齿条进行运动时带动二号联动齿轮转动,二号联动齿轮转动时带动一号联动齿轮转动,一号联动齿轮转动时带动三号联动齿轮转动,三号联动齿轮转动时通过联动螺杆转动带动挤压板进行来回往复的运动,进而对水草进行不间断的挤压,提高对水草加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再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水草制备成肥料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含水率极高的水草大多采用打捞上岸堆肥处理,少量晒干后作为干草料饲喂羊,而堆肥的处理周期至少14天,芦苇等时间则更长,而水草生长周期集中,水草集中在6~9四个月份,芦苇枯萎集中在11、12、1月份。水草打捞上岸后12小时内不处理,由于含水率高,在阳光照射下酸化腐败,产生恶臭气体,流淌酸腐液体,造成二次污染。
专利号为CN 104194858 A的中国专利一种采用水草制备生物质颗粒的方法及其生产线,其包括上部料斗,所述上部料斗的下方出口布置有挤压装置,所述上部料斗的下方出口对准所述挤压装置的进料口,所述挤压装置的出料口位于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粉碎机的进料口,所述粉碎机的出料口通过物料输送管连接至分离器的进口,所述分离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颗粒机的进料口,所述颗粒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三输送带连接至罐装封口机,烘箱外罩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的后端至输出端的前端位置,该专利将水草经过挤压、烘干、粉碎、造粒,得到生物质颗粒,其可以就地化减量化快速处理,且根据场地、容量需求,设置产能,方便使用;其将从湖或河中打捞收割的含水率在85%~95%水草,通过第一输送带从打捞船输送到上部料斗内,再通过挤压装置去除水草外带的水分并形成条块状,进入第二输送带上,在120°C~160°C烘箱内烘干8分钟~12分钟,植物内含水率从75%~85%下降到10%~15%,输送进入粉碎机内,然后输送到分离器内,再输送入颗粒成型机制备生物质颗粒,最后输送到自动包装机包装生物质颗粒成品,综上,本发明可以对打捞上来的水草就地化、减量化快速处理,且后期制备的生物质颗粒既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还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基料、植物的有机肥料基料,确保水草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水草经过该种方法处理后,不会产生恶臭、确保了环境质量。
但是,该专利的加工设备体积较大,加工生产线较长,占地面积较广,不容易搬运,需要对水草进行集体搬运到加工工厂才能对水草进行处理的,但是运输过程中水草容易堆积腐烂,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打捞后的水草搬运存储较为麻烦,无法在打捞后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影响加工的效率,搬运途中,由于水草依旧残留大量水分,容易在路面遗留大量水渍,影响环境。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草制备成肥料加工设备,以解决水草肥料加工设备体积较大,占地交广,不易搬运,无法及时对刚打捞的水草进行处理,容易导致水草堆积腐化,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草制备成肥料加工设备,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端安装有主体箱,所述主体箱的外壁安装有散热板,所述主体箱的顶端开设有进料槽,所述主体箱的一侧开设有出料槽,所述主体箱的内部安装有排水管,所述主体箱的内部位于排水管的顶端安装有挤压板,所述主体箱的内部位于排水管的两侧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连接有切刀,所述排水管的顶端安装有滤水漏板,所述主体箱的外壁一侧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有连接盖,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一侧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连接有水冷箱,所述水冷箱的一侧安装有排出管,所述水冷箱的内部安装有中型转动电机,所述中型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珩达,未经李珩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57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业车辆
- 下一篇:一种具有控制舵面的升力翼多旋翼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