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安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6150.2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6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倩;肖殿良;李然;张伟;李凯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10 | 分类号: | E01D1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罗振国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安全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安全检测装置,包括夹持定位机构和移动检测机构,所述的夹持定位机构数量为二,且夹持定位机构安装在桥梁两侧的护栏上,所述夹持定位机构下端连接有移动检测机构;所述的夹持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架、定位框、夹紧移动支链、配重框、一号喷涂器以及V型架。本发明可以对桥梁两侧同时进行裂缝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在检测过程中保障检测仪的平稳性,避免因为抖动影响检测仪的检测效果,本发明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对桥梁裂缝处和桥梁护栏处均进行喷涂标记,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桥梁裂缝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安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了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随着桥梁投入使用时间的增长桥梁表面会逐渐老化而存在开裂现象,因此有必要定期对桥梁进行安全检测。
目前,现有的桥梁安全检测装置在检测桥梁过程中存在以下难题:a.现有的桥梁检测装置大多是利用伸缩结构带动检测仪在桥梁下端面移动检测,检测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抖动导致检测仪无法准确检测出桥梁的裂缝,同时这类伸缩结构大多都是单悬臂受力结构,使得这类装置使用寿命短;b.现有的桥梁检测装置大多只能针对桥梁一侧进行裂缝检测,使得对桥梁检测时需要分两次进行,增加了检测时间;c.现有的很多检测装置都没有标记功能,无法对检测仪检测到的裂缝位置进行标记,不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快速找到桥梁裂缝的位置,加大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安全检测装置,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安全检测装置,包括夹持定位机构和移动检测机构,所述的夹持定位机构数量为二,且夹持定位机构安装在桥梁两侧的护栏上,所述夹持定位机构下端连接有移动检测机构。
所述的夹持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架、定位框、夹紧移动支链、配重框、一号喷涂器以及V型架,所述定位框数量为二且为左右对称布置,两个所述定位框上端通过连接架相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内设置有夹紧移动支链,位于桥梁内的所述定位框外侧壁安装有配重框,位于桥梁外的所述定位框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倒置的V型架,所述连接架下端面中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连接架通过移动轮在护栏上端面移动,所述连接架位于桥梁内的一侧安装有一号喷涂器,且一号喷涂器喷涂端朝向护栏的相对侧。
所述的移动检测机构包括U型架、安装框、检测架、减震支链、伸缩支链、检测支链以及对接支链,前后两个所述V型架下端之间设置有倒置的U型架,所述U型架通过减震支链与V型架相连接,所述V型架朝向桥梁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框,所述U型架远离V型架的一端贯穿安装框,所述U型架内滑动设置有检测架且检测架为倒置的U型结构,所述U型架顶部设置有伸缩支链,所述检测架上设置有检测支链,位于桥梁下方两侧的两个所述检测架通过对接支链相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U型架顶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空腔,所述U型架下端设置有向内突出的滑槽,所述检测架的竖直段下端滑动设置在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支链包括一号安装块、二号安装块、一号配合块、二号配合块以及二号配合块,所述的V型架下端两个端部的相对侧分别连接有一号安装块和二号安装块,所述U型架前后侧均安装有一号配合块,所述安装框前后侧均安装有二号配合块,所述一号安装块和一号配合块之间以及二号安装块和二号配合块之间均连接有减震弹簧杆。
优选的,所述的伸缩支链包括平面齿条、配合齿轮、转轴、固定座以及伸缩电机,所述检测架顶部设置有平面齿条,所述平面齿条滑动设置在U型架顶部的空腔中,所述U型架顶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U型架上方设置有配合齿轮且配合齿轮穿过安装孔与平面齿条啮合,所述配合齿轮通过花键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个固定座上且固定座安装在U型架顶部,所述转轴通过联轴器与伸缩电机输出端相连接,且伸缩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固定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未经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6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