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6367.3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1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叶德举;翁剑辉;王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3/06 | 分类号: | C07F3/06;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徐芝强;肖明芳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活 红外 分子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如下的分子结构:
。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化合物IR-780-Alkyne与化合物3进行点击化学反应,引入二甲基吡啶胺基团;
(b)步骤(a)完成后,产物不纯化直接进行取代反应,引入叠氮基团;
(c)步骤(b)反应产物不纯化直接与G-DEVD-G-Alkyne进行点击化学反应,引入半胱天冬酶-3识别多肽序列G-DEVD-G-Alkyne,得到化合物4;
其中,所述G-DEVD-G-Alkyne结构为:
;
(d)将化合物4进行取代反应,引入荧光猝灭基团QC-1;
其中,所述QC-1结构为:
;
(e)将步骤(d)反应产物不纯化直接进行配位反应,向二甲基吡啶胺基团引入Zn2+,即得;
上述步骤反应式如下: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点击化学反应为将化合物IR-780-Alkyne、化合物3、无水硫酸铜、抗坏血酸钠、三(3-羟丙基三唑甲基)胺溶于溶剂中,进行反应;其中,化合物IR-780-Alkyne、化合物3、抗坏血酸钠、无水硫酸铜、三(3-羟丙基三唑甲基)胺的摩尔比为5:(6-8):(5-8):(5-8):(5-8),反应温度为20-30℃,搅拌状态下反应15-45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将叠氮化钠溶于溶剂中,加入步骤(a)反应产物中进行取代反应;其中,化合物IR-780-Alkyne与叠氮化钠的摩尔比为5:(15-50);反应温度为20-30℃,搅拌状态下反应10-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将化合物G-DEVDG-Alkyne溶于溶剂中,加入步骤(b)反应产物中进行反应;其中,化合物IR-7810-Alkyne与化合物G-DECDG-Alkyne的摩尔比为5:(5-10);反应温度为20-30℃,搅拌状态下反应15-45min,得到含有化合物4的反应液,经纯化、冻干,得到化合物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化合物4、QC-1活化酯和N,N-二异丙基乙胺溶于溶剂中进行反应;其中,化合物4、QC-1活化酯和N,N-二异丙基乙胺的摩尔比为5:(5-8):(5-8);反应温度为20-30℃,搅拌状态下反应0.5-1.5h。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将氯化锌溶于溶剂,加入步骤(d)产物中进行配位反应;其中,化合物4与ZnCl2的摩尔比为5:(6-10);反应温度为20-30℃,搅拌状态下反应0.5-1.5h;反应结束后将含有化合物的反应液纯化,冻干,即得。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在体外对半胱天冬酶-3活性检测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活型近红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在制备成像检测早期急性肾损伤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63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杆状零部件加工用运输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