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体外反搏技术的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治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7880.4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8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慧;伍贵富;魏文斌;张宇佳;钟楚彬;田帅;王银芬;许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余凯欢 |
地址: | 518033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体外 技术 下肢 动脉硬化 疾病 治疗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体外反搏技术的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治疗系统,包括ISRT治疗平台、体外反搏技术平台、生理信号监测平台、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平台和治疗效果监测平台,ISRT治疗平台对被治疗对象进行ISRT治疗,体外反搏技术平台对ISRT治疗过程进行干预,生理信号监测平台获取个体剪切速率指数、下肢压力脉搏波、下肢血流频谱以及光电容积脉搏波,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平台输出预测结果,治疗效果监测平台根据预测结果对治疗方案和/或体外反搏技术平台的反搏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本发明能够优化体外反搏技术平台干预的水平,提高体外反搏技术的诊疗效果,改善体外反搏技术的应用推广环境。本发明广泛应用于数字医疗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体外反搏技术的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老年人残疾和行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影响广泛,患病者并发症多且重,因此存在迫切的对外周动脉疾病治疗的需求。
体外反搏技术(External Enhanced Counterpulsation,EECP)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辅助循环技术,于1994年获美国FDA认证并相继出口到美国和其它近3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高端医疗技术的标志性技术。但是目前体外反搏技术,主要应用于针对心脑血管进行评估,没有针对心脑血管功能以外的如下肢动脉硬化疾病的评估系统及有效诊疗方法,限制体外反搏技术的个性化、精准化及智能化的应用,且影响了其临床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体外反搏技术的治疗效果难以准确评估等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体外反搏技术的下肢动脉硬化疾病治疗系统,包括:
ISRT治疗平台;所述ISRT治疗平台用于根据治疗方案对被治疗对象进行ISRT治疗;
体外反搏技术平台;所述体外反搏技术平台用于对所述被治疗对象的ISRT治疗过程进行干预;
生理信号监测平台;所述生理信号监测平台用于在所述体外反搏技术平台干预下,获取ISRT治疗过程的个体剪切速率指数、下肢压力脉搏波、下肢血流频谱以及光电容积脉搏波;
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平台;所述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平台用于将所述个体剪切速率指数、下肢压力脉搏波、下肢血流频谱和光电容积脉搏波表示为多元特征矩阵,对所述多元特征矩阵进行预测,输出预测结果;
治疗效果监测平台;所述治疗效果监测平台用于根据所述预测结果对所述治疗方案和/或体外反搏技术平台的反搏模式进行优化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体外反搏技术平台具有多个反搏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体外反搏技术平台干预下,获取ISRT治疗过程的个体剪切速率指数、下肢压力脉搏波、下肢血流频谱以及光电容积脉搏波,包括:
控制所述体外反搏技术平台以不同的所述反搏模式,对所述被治疗对象的ISRT治疗过程进行干预;
获取在每个所述反搏模式干预下,所述被治疗对象的血流参数变化;
将所述血流参数变化中的最优值对应的所述反搏模式确定为最优反搏模式;
在所述最优反搏模式干预下获取个体剪切速率指数、下肢压力脉搏波、下肢血流频谱以及光电容积脉搏波。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个体剪切速率指数,包括:
获取所述被治疗对象的下肢多普勒超声图像;
从所述下肢多普勒超声图像导入多普勒曲线;
对所述多普勒曲线进行描记,获得速度外边缘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7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