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9149.5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9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斌;甘世行;陈猛;姜政遥;梁邦炎;李汉渤;刘锦宁;张宽;肖阳春;黄梓雄;杨光彩;李文昌;邱燕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
主分类号: | B63C3/00 | 分类号: | B63C3/00;B63C3/06;E02D29/07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沉 管出驳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本发明将非自浮沉管随半潜驳一同下潜,绞移安装驳套入非自浮沉管后与之对接,进行二次舾装作业,利用安装驳为非自浮沉管提供吊力,然后通过绞移安装驳带动非自浮沉管一同出驳,实现了无法自浮的非自浮沉管的安全出驳,工序简单快捷。相比传统自浮沉管直接绞移出驳的方式,本发明利用安装驳绞移出驳,非自浮沉管的管顶无需设置系泊绞车系统,管顶舾装件较少,舾装作业工序较少;且相比传统自浮沉管在管节卸驳后再进行二次舾装的方式,本发明将二次舾装作业在卸驳前位于半潜驳上进行,变换了二次舾装作业工序的次序,这样能够使非自浮沉管出驳后无需再次系泊,简化了作业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沉管为自浮沉管,通常为干坞预制,预制完成后干坞灌水,沉管可自然起浮,坞内钢丝绳带缆沉管,进行沉管出坞;自浮沉管可直接浮运或拖运至回旋水域进行舾装和沉放作业,也可通过半潜驳干式快速运输到回旋水域,直接绞移沉管出驳后在回旋水域临时系泊进行二次舾装作业;其中,自浮沉管的二次舾装需要起重船+工程驳船配合完成,二次舾装作业包括测量塔安装、浮态标定、管顶舾装件安装、抬吊驳安装等。
而非自浮沉管作为一种新型沉管,亦即负浮力沉管(如申请号为CN202011287920.8的专利文献),顾名思义,非自浮沉管的自重大于浮力。相比自浮沉管,非自浮沉管由于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高度,节省主体结构、基槽回填等工程量,无需设置干舷调整层,能够有效节省预制成本及施工成本并降低了设计难度及预制难度,并能够避免浮运环节在水中调节干舷值的繁琐操作,利于缩短运输时间,因此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由于非自浮沉管自重大于浮力的特性,在利用半潜驳干式运输到达回旋水域后,无法直接通过缆绳绞移非自浮沉管出驳,为非自浮沉管的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非自浮沉管的出现应具有不同于传统自浮沉管施工方法的配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在半潜驳上直接绞移非自浮沉管出驳的问题,提供一种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非自浮沉管通过半潜驳运输到达回旋水域后,半潜驳下潜至非自浮沉管没入水中;
步骤二,将安装驳绞移到非自浮沉管上方预设位置;
步骤三,对接安装驳和非自浮沉管,进行二次舾装作业;
步骤四,绞移安装驳带动非自浮沉管一同出驳。
本发明所提供的非自浮沉管出驳方法,将非自浮沉管随半潜驳一同下潜,使安装驳套入非自浮沉管并与之连接,利用安装驳为非自浮沉管提供吊力,然后通过绞移安装驳带动非自浮沉管一同出驳,实现了无法自浮的非自浮沉管的卸驳/出驳,工序简单快捷。
其中,由于非自浮沉管可随半潜驳一同下沉,使得安装驳的上驳方向不再限于传统纵向上驳的对位方向,也可沿半潜驳横向上驳;非自浮沉管随半潜驳下潜的深度可根据入驳方向、水域情况、吃水深度等工况确定,但应当保证在安装驳上驳时避免安装驳与沉管管顶舾装件发生干涉,同时应将半潜驳上的塔楼上部结构露出水面,使得塔楼上的绞车系统及定位系统等相关设备位于水面以上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9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钢热连轧生产钢坯再加热模糊PID温度调节方法
- 下一篇:大蒜去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