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隧道故障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9193.6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7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沈凯强;郎旭东;刘兵社;邰博;曾光华;张传利;方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46 | 分类号: | H04L41/046;H04L43/06;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杨平平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隧道 故障 方法 装置 设备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检测隧道故障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以第一网络设备为例,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原因收集指令,基于原因收集指令收集备隧道的故障原因,第一网络设备为位于主隧道的中间节点;获取封装有备隧道的故障原因的第一报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二网络设备为主隧道的头节点。以第二网络设备为例,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封装有第一网络设备基于原因收集指令收集的备隧道的故障原因;解析第一报文,得到第一网络设备收集的备隧道的故障原因。本申请收集到的备隧道的故障原因更全面、准确率高,实现了一键化获取备隧道的故障原因,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检测隧道故障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engineering,MPLS TE)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ing,FRR)是一种链路保护配置方法,通过为主干网络提供MPLS TE隧道作为保护隧道,从而降低网络阻塞对主干网络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使用MPLS TE FRR后,一旦出现网络阻塞的情况,基于主干网络传输的流量会被切换到MPLS TE隧道上,使流量的传输不会发生中断。但是MPLS TE FRR的使用过程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无法为主干网络提供MPLS TE隧道,因此,需要一种检测隧道故障的方法,以获取MPLS TE隧道保护失败的原因。
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检测隧道故障的方法为使用可维护的命令行定位分析MPLSTE隧道建立失败的原因,例如,使用查询命令行定位分析MPLS TE隧道建立失败的原因,或是使用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通讯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主动发现会话确认(PPPoE active discovery session-confirmation,PADS)诊断命令行定位分析MPLS TE隧道建立失败的原因。
然而,上述方法中,无论是使用查询命令行还是PADS诊断命令行定位分析,所得到的只有MPLS TE隧道建立失败的原因,检测出的故障情况不够全面,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隧道故障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提供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隧道故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原因收集指令,基于所述原因收集指令收集备隧道的故障原因,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位于主隧道的中间节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封装有所述备隧道的故障原因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主隧道的头节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网络设备收集到的备隧道的故障原因不再局限于备隧道建立失败上,通过发送封装有备隧道的故障原因的第一报文至第二网络设备,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备隧道的故障原因,该检测隧道故障方法检测出的隧道故障原因更全面,准确率高,效率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原因收集指令,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中携带所述原因收集指令。原因收集指令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接收,增加了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之前,还包括: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下游节点;接收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返回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中携带有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收集的所述备隧道的故障原因;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封装有所述备隧道的故障原因的第一报文,包括:将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收集的所述备隧道的故障原因以及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收集的所述备隧道的故障原因封装到所述第三报文中,得到所述第一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91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磷预膜剂及其应用和循环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脚踏式无级升降的儿童学习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