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0323.8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3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程宏辉;秦俊南;吴瑛;陈东雷;刘晶晶;严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7/00 | 分类号: | G01N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吸放氢 循环 寿命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样品室(100),用于放置待测试材料,所述样品室(100)置于恒温装置(101)内;
氢气容器(200),包括吸放氢容器(201)和放氢容器(202),所述放氢容器(202)、所述吸放氢容器(201)和所述样品室(100)顺序连接;
开关控制阀(300),包括连接于吸放氢容器(201)用于控制氢气充入的第一控制阀(V1)、连接于所述放氢容器(202)和所述吸放氢容器(201)之间用于控制两者连通的第二控制阀(V2)、连接于所述吸放氢容器(201)和所述样品室(100)之间用于控制两者连通的第三控制阀(V3)以及连接于真空泵(500)与吸放氢容器(201)之间用于控制氢气排出的第四控制阀(V4);以及,
数据采集器(400),用于采集所述放氢容器(202)、所述吸放氢容器(201)和所述样品室(100)内的温度和/或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V1)、所述第二控制阀(V2)、所述第三控制阀(V3)和所述第四控制阀(V4)均为常闭型气动阀,所述常闭型气动阀通过压缩空气的充入/排出控制阀门的开启/关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V1)和所述第四控制阀(V4)还连接有调速装置(600),所述调速装置(600)包括止回阀(601)和调速阀(602),所述止回阀(601)的入口与所述调速阀(602)出口连接,所述止回阀(601)的出口与所述调速阀(602)入口连接;
其中,所述止回阀(601)的入口或所述调速阀(602)出口与所述第一控制阀(V1)或所述第四控制阀(V4)的压缩空气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器(400)包括用于采集所述吸放氢容器(201)数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T1)和第一压力传感器(P1)、用于采集所述样品室(100)数据的第二温度传感器(T2)和第二压力传感器(P2)以及用于采集所述放氢容器(202)数据的第三压力传感器(P3)。
5.如权利要求1、2或4任一所述的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模块(700),数据采集器(400)与所述处理模块(700)的输入端相连,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器(400)在测试过程中实时采集的数据,计算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并由显示模块(701)输出计算结果;
开关控制阀(300)与所述处理模块(700)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处理模块(700)控制所述测试控制阀(300)的闭合。
6.一种储氢材料吸放氢循环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储氢材料样品放入样品室(100),样品室(100)放入恒温装置(101)中,对样品预处理;
重复进行吸氢容量测试和放氢容量测试,吸氢容量测试结束后接着进行放氢容量测试;
重复进行直接循环充放测试,充氢测试结束后接着进行放氢测试,记录充放次数;
通过数据采集器(400)实时采集放氢容器(202)、吸放氢容器(201)和样品室(100)内的温度和/或压力值;
其中,所述吸氢容量测试,通过第一控制阀(V1)和第三控制阀(V3)的控制,使氢气充入吸放氢容器(201)和样品室(100)内;
所述放氢容量测试,通过第二控制阀(V2)和第三控制阀(V3)的控制,使氢气由样品室(100)进入吸放氢容器(201)和放氢容器(202)内;
所述直接循环充放测试,通过第一控制阀(V1)和第三控制阀(V3)的控制,使氢气充入吸放氢容器(201)和样品室(100)内,随后通过第四控制阀(V4)和真空泵(500)的控制,排出吸放氢容器(201)和样品室(100)内氢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03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