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诱导降低含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的方法及其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0364.7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3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王新运;吴凤义;金豹;何侨恩;赵秋婷;王轩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湖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25/02;C10M177/00;C10N40/25;C10N30/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杜瑶 |
地址: | 238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诱导 降低 含碳烟 润滑油 摩擦 磨损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诱导降低含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的方法及其产品,属于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试剂与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碳烟混合均匀,获得试剂‑碳烟混合物;(2)将所述试剂‑碳烟混合物进行微波诱导,获得改性碳烟晶体颗粒;(3)将所述改性碳烟晶体颗粒加入到润滑油中,以降低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本发明微波诱导降低含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的方法,从碳烟的结构入手,能够从根本上控制碳烟对发动机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不仅能抑制碳烟对发动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的影响,而且转化生成的改性碳烟晶体颗粒还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从而能够显著提升发动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本发明方法简便,处理时间短,易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诱导降低含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的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实际工作中,当燃料与空气的混合不充分时,燃烧是不均匀的,因此导致燃烧不完全产生碳烟。碳烟是一种极细微的碳质材料,主要含有碳和不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发动机碳烟中的一部分通过尾气的排放进入大气,另外一部分碳烟会进入曲轴箱中污染润滑油,对发动机危害极大。业已表明,碳烟会导致发动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恶化。Green等发现柴油碳烟颗粒会导致摩擦副表面出现明显的刮擦磨痕(Journal ofPhysics D:Applied Physics,2007,40(18):5488-5501)。因此,如何降低碳烟对发动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不利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于改善碳烟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已有一些报道。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865614)公开了一种在润滑油中添加微米级或纳米级的氟化物,从而克服因碳烟污染润滑油导致润滑特性降低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4974818)公开了一种以球形结构的纳米级二硫化钼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为复配添加剂,经机械分散到受碳烟污染的酯类润滑油中,从而改善碳烟对酯类润滑油润滑性能下降的问题。Hu等研究发现添加适量TiF3会显著提升碳烟污染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这归因于TiF3分解形成TiO2和氟化物起到抗磨减摩功效(Wear,2013,305(1-2):166-176)。这些报道主要集中研究在润滑油中添加固体润滑添加剂从而改善含碳烟润滑油的摩擦学行为,而从碳烟的结构入手,提升碳烟本身的润滑特性,将其转化为具有优异润滑性能的纳米颗粒,进而将其作为润滑添加剂改善发动机油的润滑性能,从而延长润滑油的换油周期,尚未见报道。
基于上述内容,提出一种微波诱导降低含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的方法及其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一种微波诱导降低含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的方法及其产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波诱导降低含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试剂与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碳烟混合均匀,获得试剂-碳烟混合物;
(2)将所述试剂-碳烟混合物进行微波诱导,获得改性碳烟晶体颗粒;
(3)将所述改性碳烟晶体颗粒加入到润滑油中,以降低润滑油的摩擦磨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改性碳烟晶体颗粒由核心的碳烟外表面包裹多层同心取向的石墨层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烟和试剂混合时质量浓度配比为1:1-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烟为石化柴油碳烟和生物柴油碳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试剂为萘、联苯、蒽、菲、对三联苯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波诱导的的具体步骤为:将试剂-碳烟混合物在1200-2400W微波下处理30-12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湖学院,未经巢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03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