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红壤-硫酸亚铁复配稳定剂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2265.2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1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万金忠;周艳;张孝飞;范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红壤 硫酸亚铁 稳定剂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壤‑硫酸亚铁复配稳定剂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干净红壤,去除侵入体杂质;依次经过破碎处理、研磨处理、筛分处理,分别得到红壤颗粒;将红壤粒径与生石灰粉末混合,得到第一稳定剂;红壤颗粒与硫酸亚铁粉制得第二稳定剂;红壤颗粒、蒙脱石粉末、沸石粉末、以及腐殖酸按照质量比2~5:1:1:2~4混合均匀,得到第三稳定剂;然后采用第一稳定剂、第二稳定剂、第三稳定剂对土壤进行修复处理;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对砷污染土壤进行原位稳定化处理修复效率低,修复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基于红壤-硫酸亚铁复配稳定剂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稳定化修复技术是国外最常用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之一,传统药剂比如铁盐,生石灰,虽然有很好的稳定化砷效果;但是如果单独使用则需要大量的药剂,会破坏土壤结构,出现土壤板结、空隙率的变化等现象,一般用于砷污染严重的小面积土壤修复。
我国目前未能形成可工程化应用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设备体系,国家和地方急需要适应我国国情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因此,寻找一种切实可行且高效的砷污染治理技术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对于砷污染土壤进行原位稳定化修复不仅修复效率低,修复质量也需要提升;在具体对大面积的砷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过程中,现有技术实施成本也高,并且对环境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砷污染土壤进行原位稳定化修复的修复效率低,修复质量差的问题;并且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实施成本低的基于红壤-硫酸亚铁复配稳定剂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红壤-硫酸亚铁复配稳定剂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红壤取样
在深度为1~35cm的地表取干净红壤,去除侵入体杂质;经过60~120min破碎处理后,在80~100℃条件下干燥6~8h;研磨处理,依次采用60目筛、30目筛、10目筛进行筛分处理,分别得到粒径为0.05~0.25mm、0.25~0.6mm、0.6~2mm的红壤颗粒;
S2:第一稳定剂的配置
将粒径为0.05~0.25mm的红壤颗粒与生石灰粉末按照质量比1~3:2~5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一稳定剂;
S3:第二稳定剂的配置
将粒径为0.25~0.6mm的红壤颗粒与硫酸亚铁粉末按照质量比3~6:1混合,加入去离子水,调节含水量为85~88wt%,以120~200r/min的速度搅拌60~120min;然后加入粒径为0.05~0.5mm生物质炭,加入的质量为红壤颗粒的30~60%,然后再次搅拌均匀,风干破碎,得到第二稳定剂;
S4:第三稳定剂的配置
将0.6~2mm的红壤颗粒、蒙脱石粉末、沸石粉末、以及腐殖酸按照质量比2~5:1:1:2~4混合均匀,得到第三稳定剂;
S5:对砷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处理
首先向砷污染土壤中加入第一稳定剂,加入量为每平米0.8~1.5Kg;然后进行旋耕松土,进行第一阶段稳定修复处理,处理时间3~5d;
然后将第二稳定剂与第三稳定剂按照质量比2~3:1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混合物加入砷污染土壤中进行第二阶段稳定修复处理,混合物的加入量为每平米1.2~1.4Kg;然后再次旋耕翻土,处理5~8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2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微镜图像细胞位置判断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纳米氧化钨分散液的制备方法